记者近日赴安徽、四川、湖北等地调查发现,多数试点中小城市已经全面放开农民进城落户,但在“零门槛”前农民落户意愿普遍不高,随着农村户口“含金量”逐渐提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愿意在城市买房、工作、生活,但选择把户口留在农村。
试点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普遍低于预期
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未来五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需提高5.1个百分点。据了解,目前,不少参与试点的中小城市,落户条件已经降低到只要求有合法稳定的住所 (包括租赁),农民进城落户几乎是“零门槛”。但是,不少参与试点的中小城市户籍城镇化率远远低于预期目标。
在省级试点安徽,16个地级市的进城落户门槛目前基本全部放开。安徽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从试点推行一年多的实践看,目前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较为缓慢。当前,农民进城落户意愿低在各地是一个普遍现象。
户口红利“三十年河东转河西”
记者调查发现,在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升缓慢的背后,存在一定的“逆城镇化”现象:
——大多数考上大学的农村学生不再迁户口了。阆中市公安局治安大队副大队长李玮介绍,除非考上重点大学有望落户大城市的,多数农村大学生都不会把户口从农村迁出。
——在城市购房、工作、生活,具备落户条件却不迁户口。
湖北宜城市郑集镇蒋湾村村民童红丹和丈夫,在外务工10多年,在宜城买了房,孩子能上城区公办学校,户口进不进城,对生活都没有改变,“但保留农民身份,万一今后没有工作,还能回村里种地养活自己”。
——不少城市户口的人想把户口迁回农村。霍邱县居民卞自胜说:“我原来是农村户口,1992年父母花了4000块钱,给我买了一个城镇户口,目的是为了让我能进城上学,那时候农村户口上不了县城的学校。现在我后悔了,既没有承包地也没有宅基地。 ”
农村户口“含金量”上涨
湖北宜城市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当地70%农民有迁到城市居住的意愿,但不愿意迁入户口。记者调查发现,农民进城但不愿放弃农村户口的背后,是农村户口“含金量”明显上涨。
董小伟最近对当地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作了详细对比,发现在与户口相关联的12项权益中,就业、养老保险、教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共文化服务等5项城乡基本无政策差别;土地权益、粮食直补、退耕还林、农村五保、扶贫等5项是农村户口独有;只有低保城市补助标准比农村每月高40元,公租房、廉租房为城市户口独有的。
董小伟说:“近年来,附着在农业户口上的优惠政策持续不断出台,大大增加了农业户口的吸引力。农民愿意在城市工作生活,但不愿意迁户口,是算了一笔利益账后的理性选择。 ”
多位基层干部、专家认为,要提高农民进城落户的意愿,真正推进人的城镇化,关键要盘活农村土地资产,让农民和土地“解绑”。
目前,如何让农民与土地 “解绑”,中央和各地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展开多项探索。多位专家、基层干部建议,一方面要总结完善各地探索的经验模式,另一方面需要加快顶层设计,从理论和实践中创新突破,使农民真正从土地中退出来,自愿进城落户。 新华视点
新闻推荐
吴林红
霍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霍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