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新闻 霍邱新闻 霍山新闻 金寨新闻 舒城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六安市 > 霍邱新闻 > 正文

为安徽医改探一条新路子——“安徽省儿童医疗联合体”发展纪实

来源: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6-07-15 08:34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安徽省儿童医疗联合体”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陈昌清 程茂枝

安徽省,每千名儿童只拥有0.35个儿科医生,儿科医疗资源匮乏,基层儿童救治水平薄弱。面对患儿,基层医院往往缺乏“底气”,碰到疑难杂症只能一推了之;家长更是无所适从,动辄就要“上市进省”,导致大医院儿科人满为患,一床难求。在安徽省深化医改的大背景下,如何整合现有资源,让全省2000万儿童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作为全省儿科的龙头老大,安徽省儿童医院牵头成立了安徽省儿童医疗联合体,打通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绿色生命通道,让患儿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患儿家长的夸赞。

自2014年8月15日组建以来,安徽省儿童医疗联合体成员单位已增至62家,覆盖全省大部分市县。运转近两年来,联合体成员单位辖区到省儿童医院就诊的门诊患儿大幅度下降,而转入省儿童医院的患儿中危急重及疑难杂症的患儿比例明显上升,初步实现了首诊在基层、常见病在基层、疑难复杂及危急重患儿到三级医院的分级诊疗目标。

前不久,家住合肥蜀山区井岗镇的陈阿姨的两岁半孙女小博雅发烧38.7°,情急之下她带着孙女来到井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刚好遇到在这坐诊的省儿童医院专家胡海燕,一番诊疗之后,陈阿姨满意而归。 “没想到在社区医院就能挂上省级大医院的专家号,以后看病不用再东走西跑了。 ”

陈阿姨的方便得益于安徽省儿童医疗联合体的成功实践。 2014年8月15日,经省卫计委批准,由安徽省儿童医疗协会、安徽省儿童医院牵头组建的安徽省首家医联体——“安徽省儿童医疗联合体”正式成立,首批18家医疗单位加入。该医联体旨在“积极推进分级诊疗、预约就诊、双向转诊、对口扶持以及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等医改目标的落实。

井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曾萍介绍,自从2015年4月加入安徽省儿童医联体后,省儿童医院每周会安排两位专家来社区坐诊、查房,患者不仅省去了到市里的车旅劳顿,而且不用长时间排队等候,诊疗费也执行社区卫生院的标准。如遇疑难病例则通过转诊平台和绿色通道转诊。截至目前,儿童医院在该社区门诊诊治患儿数已达2198人次,向上转诊70例,部分患儿在经儿童医院确诊治疗后再转回社区继续后期治疗。

医联体的成立,受益最大的当数全省各地的患儿。不仅合肥周边居民可以在家门口享受三甲专科医院的专家服务,而且偏远地区的患儿也可以通过医联体的绿色通道快速转诊至省儿童医院,第一时间获得专业及时的诊治。

“来了,来了。 ”医联体成立后的第10天,也就是2014年8月26日18时,省儿童医院的急救车疾驰而归,早就等在那里的医护人员赶紧上前,快速将患儿通过绿色通道送至抢救室。患儿楠楠是医联体成员单位涡阳县医院收治的病人,2天前突发下肢无力、吞咽困难,入院后病情没有改善甚至一度危重。接到求救后,省儿童医院急救转运中心主任陈雨青10分钟内即派出救护车和医护人员,路上还对患儿进行糖皮质激素给药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与此同时,所有与患儿病情相关的一切检查全部开通绿色通道,第一时间为孩子进行包括核磁共振等检验检查……

第二天一早,楠楠的病情得到较好控制,可以吃稀饭等流食了。“如果没有医联体便捷高速的绿色生命通道,这个孩子极有可能导致终身残疾,甚至是死亡。 ”陈雨青介绍,急救转运中心目前共有4台救护车,24小时“随时待命”。这些转运车全部配备呼吸机、监护仪等设备,途中可以根据情况进行紧急救治,确保转运过程安全。

什么样的患儿需要转诊?这不仅需要基层医生的临床判断,更需要制度性的安排。为此,省儿童医院制定了国内首个儿科早期预警系统评分(PEWS)标准以及转诊评估系统及干预措施,并制定了《儿科疾病分级诊疗标准》等儿科质量管理控制指标。省儿童医院院长金玉莲介绍,医联体的重点就是打通预约挂号、分级诊疗与双向转诊、检验及大型设备检查与结果互认、重症患儿转运、远程会诊、信息共享等六个绿色生命通道,让危急重患儿第一时间得到诊治。

不仅通过自身力量救治各地危急重患儿,省儿童医院作为北京儿童医院的成员单位,还将国内一流的技术引进安徽,造福安徽省患儿。2014年,总投资200多万元的安徽省儿童医院远程会诊中心正式启用,对上与北京、上海等国内知名儿童医院联网,对下同省内部分市县儿科特别是医联体内医院联网。截至目前,已通过电话指导、远程会诊等方式对基层指导360多次,真正实现“患儿不动,医生移动”的新型服务模式。此外,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还在安徽设立了分中心,使安徽省的血液病患儿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内顶级的儿科诊疗技术和服务。

来自医联体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14年8月15日正式运转以来,已有3486名患儿通过医联体绿色生命通道和儿童“120”转院至省儿童医院救治,其中危重患儿2334人,经过抢救全部转危为安,约有30%的患儿好转后转至当地基层医院治疗。在合肥市的社区卫生服中心,患儿双向转诊率高达90%。

医联体成立之后,如何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不仅让优质资源沉下去,又能避免大医院的虹吸效应?对此,金玉莲表示,作为医联体牵头单位,应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把扶持、帮助和提高医联体内下级医院的儿科诊疗水平作为工作的核心,最终实现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目标。

毋庸讳言,利益联结是医联体成功运转的重要因素。金玉莲介绍,目前,省儿童医院与医联体成员单位的合作模式分为三种类型,即全面托管型、科室共建型和业务技术指导型。以安徽金色童年儿童医院为例,该医院为民营资本投资建立,成立之初就被省儿童医院全面托管,实行“人、财、物统一调配,经济利益一体化。 ”托管方主要提供品牌、管理、技术、人才等无形资产,并派驻一名执行院长,多位医师下沉执业。

安徽金色童年儿童医院院长文建国告诉记者,省儿童医院每天都有10位左右专家在该院坐诊、指导,此外,还有北京儿童医院等知名医院专家定期来院坐诊,大大提升了医院的美誉度,日门诊量从开办之初的三四十人增加到现在的230人左右。依托儿童医院20多年管理经验,金色童年儿童医院成立仅一年即赢得良好的口碑,下一步将朝着打造安徽尖端儿童医院品牌的方向发展。

此外,省儿童医院还通过科室共建方式,与成员单位形成紧密联系。该院与中铁四局医院共建康复病区,由儿童医院指派1名行政主任进行病区管理,形成人、财、物统一调配,双方统一成本核算,利润用于人员工资福利、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等。

在人才带教方面,省儿童医院通过定期举办各种学术讲座,帮助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和技术引进,免费接受医联体医院派出的业务骨干来院进修和新进人员来院学习培训、协作申报开展全省性及全国性课题,共享科研成果等十项 “送上来”“走下去”“连起来”的帮扶措施,充分发挥医联体内三级医院的学科、人才、设备和技术优势,合理分流诊治不同层次的病人,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霍邱县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主治医师王孝红正是这种帮扶措施的受益者。今年3月,她被单位选派到省儿童医院参加为期一年的进修学习。 “省儿童医院不仅免费提供进修机会,还安排食宿,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王孝红说,按照计划,她将在儿童医院多个科室进行轮训,每个科室都有高年资医师手把手传帮带,“以前很多教科书上才有的病例,在这里都接触到了,全面提升了对儿科疾病症状、发病机制以及用药的处理能力,特别是应急处置能力,对以后的工作将大有裨益。 ”

此外,省儿童医院还利用作为北京儿童医院集团成员的优势,将其优质的医疗卫生资源向基层医院进行纵向延伸辐射。每次北京儿童医院集团专家组来省儿童医院巡讲时,医联体管委会都及时组织基层医联体成员单位儿科主任及专家一起参加查房、疑难病例讨论、会诊和学术讲座,目前这类活动已开展16次,共有500余人次参加。 “像这样近距离和全国一流儿科专家一起查房、讨论病例、听讲座还是从医生涯的第一次,对我们提高疾病诊断水平有很大帮助。 ”在参加了北京儿童医院专家巡讲后,金安区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陈玉国深有感触地说。

截至目前,医联体已开展儿科医师专题培训12次、儿科护理专题培训5次、儿科管理专题培训2次、儿科医技专题培训4次、医联体通讯员培训2次,免费接受180多人次到省儿童医院院进修,定期、不定期派出150多位省级专家赴医联体内成员坐诊、义诊、教学查房、疑难病会诊、专题讲座、共建病房,累计为医联体成员单位培训各类儿科专业人才3000多人次。医联体管委会还加大对成员单位医院学科建设的扶持力度,截至目前,已指导、帮助成员单位医院相继建立了新生儿科、儿内科、急诊急救等13个学科,反响良好,受到基层医院和患儿家长的高度赞扬和欢迎。

金玉莲坦言,牵头组建儿童医联体,虽然以社会效益为主,但省儿童医院并非只有付出,没有收获。最大的收获就是部分解决了无序诊疗的问题。 “儿童医院晚间急诊高峰时有五六百人,以前病人因半夜住不了院,而引发大量矛盾,导致医患关系紧张。 ”通过与金色童年儿童医院、铁四局医院托管共建的方式,住不下的病人可以转到其病房,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

此外,医联体成员单位也为省儿童医院医生多点执业提供无需额外注册的稳定平台。 “像我们院的一些专家号都是实行限号限时措施,每次坐诊只能看那么多病人。有了医联体,院内专家还可以到成员单位坐诊,享受在本医院的同等待遇,医生积极性比较高。 ”多位帮扶带教医生也表示,在下去讲课、会诊的同时,也能提升自己业务能力。此外,在基层医院坐诊、执业的经历,对医生评职称等也有帮助。

霍邱县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陈俊介绍,过去由于多重因素制约影响,该县只有30%左右患儿在基层住院,其余都涌向省市医院。该院加入儿童医联体后,在省儿童医院的指导下,成立了目前很多县级医院都没有的新生儿科,加强了儿科力量,对将患儿留在县内首诊是一大利好。 “目前,儿科有36张床位,每天收治病人60位左右,家长对县级医院儿科的救治能力也是越来越信任。 ”

加入医联体后,转诊有了制度性的安排,也为患者增添了在基层看病的 “安全感”。 陈俊说,过去遇到危急重或者疑难杂症,需要转诊,往往都要动用医生和患者家属的私人力量,到处求人才能住进大医院。现在只要通过转诊平台,一条信息、一个电话就能解决问题,患者直接持医联体的就诊卡也能在省儿童医院享受绿色通道服务。“转诊制度为患者留在基层提供了保障,让医生有底气,患者有安全感。 ”陈俊说。

陈俊的话也在省儿童医院的统计数据中得到印证。在医联体没有建立之前,医联体成员单位辖区到省儿童医院就诊的门诊患儿每年有近25万人次,医联体建立后,到省门诊患儿大幅度下降至15万人次,还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而转入省儿童医院的患儿中,危急重及疑难杂症的患儿比例呈上升趋势,同比增长了20%。 “这直观地说明了建立医联体,对实现首诊在基层、常见病在基层、疑难复杂及危急重患儿到三级医院的分级诊疗目标,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省卫计委组织开展的2016年全省医联体综合评比中,安徽省儿童医联体获得第一名。为何一个专科医联体会取得超越综合性医联体的成绩?省卫计委巡视员杨武经实地调研后认为,省儿童医疗协会、国内儿科专家资源、高水平的急救中心和质控中心这四个独特的支撑条件,加上实践中逐步建立的业务指导、人才培养、学术交流、质量控制考核、学科建设和科研协作机制,造就了省儿童医联体的特色明显、成效显著,实现了四方共赢:群众得到实惠,基层儿科诊疗水平获得快速提升,省儿童医院自身的诊疗技术不断提高,分级诊疗的医改目标也得到初步实现。

省儿童医联体工作的扎实开展,还赢得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的肯定与夸赞。今年5月12日,李斌在省儿童医院视察时赞扬:“安徽省儿童医院通过医联体和医改,能够做到患儿满意、医务人员满意、社会满意的‘三方满意\’十分难得,说明安徽医改的路子是对的,省儿童医院的各项工作落实得很好。 ”

新闻推荐

庐剧《信义人家》六安巡演

本报讯(见习记者 袁野)近日,庐剧《信义人家》在六安市开始全市巡回演出,首场演出于11月26日在裕安区平桥乡三里岗村上演,该剧还将陆续在六安其他区县、部队以及部分高校演出20场。《信义人家》以...

霍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霍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为安徽医改探一条新路子——“安徽省儿童医疗联合体”发展纪实)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