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岳
“8月初,我去合肥救助站看望老叶,他身体挺好,就是还没有找到家人。 ”8月25日,记者在合肥长江西路与方兴大道交口东南角的废品收购站里,见到了正在捆扎打包废品的“安徽好人”王文昌。他一边满头大汗地整理废品,一边和记者聊起老叶的故事。
2012年11月底,王文昌发现有位衣衫褴褛的老人,独自流浪到长江西路附近,晚上在墙角睡觉。王文昌看着于心不忍,就给他送去了过冬的棉衣棉被,并常常给他送点饭菜。
“我想起了我们一家刚来合肥时,天天在路边拾点废品,买菜都挑别人不要的菜。 ”王文昌回忆。今年50岁的王文昌老家在霍邱县,25年前家乡遭了水灾,他和妻子带着襁褓中的女儿来到合肥,就靠捡破烂维持生计。
王文昌决心不让这个老人再和当年的自己一样孤苦无助。和家人一商量,王文昌干脆将老人接过来一起生活。问老人的名字,老人不会说话,只在纸上写下了“叶新书”三个字,从此王文昌便喊他老叶。问老叶家住哪里,老人只在纸上画下了三道杠,总是解释不清。
王文昌为老叶在废品收购站内搭了个小屋,像对待家人一样照顾老叶。一家人平时以米饭为主食,老叶开始跟着吃米饭,后来常出去买馒头吃。王文昌的爱人发现了这个“秘密”,此后的日子里,她都会特意给老叶买些馒头。除了提供一日三餐,每逢入夏或过冬,王文昌还会为老人添置些当季的衣物。
为了不让老叶感到孤单,每年王文昌及家人都留在合肥陪他一起过年。“我们在这个屋子里过了好几个春节了,就算要回老家,也会陪老叶过完年再回去。 ”
虽然老叶衣食无忧,但常一个人发呆,看上去非常想家。看到废品站收到中老年女性的衣服,老叶常常把衣服清洗干净然后整齐地包裹起来。站在马路边,遇到年轻小伙,他就凑上去看看,像是辨认亲人。 “他家里应该有老伴,还有儿子,但是他说不清楚家在哪里。 ”王文昌说。
王文昌一直试图帮助老叶寻找家人,但多方寻找都没有结果。2013年和2014年,王文昌带着老叶来到附近的派出所求助,派出所民警在登记的失踪人口数据库中,并没有找到“叶新书”。无奈之下,只好通过户籍登记信息,民警搜寻到了12个名叫“叶新书”并与老叶年龄特征相符的人口信息。
回到家后,王文昌按照那12个人的登记地址,连续两年一一寄信过去,可一点回音都没有。“我们想帮老叶找到自己的家,因为自己的废品收购站马上拆迁了,我们准备回霍邱老家,没有办法再带着老叶和我们一起吃苦了。 ”王文昌说。
拆迁后,无家可归的老叶怎么办呢?今年5月,在长宁社区服务中心的帮助下,王文昌把老叶送进了合肥市救助站。看到救助站内整洁干净的宿舍和食堂,王文昌对老叶的生活很放心。 “过几天,我再来看你! ”离开救助站时,王文昌拉着老叶的手说道。他心里有些不舍,“跟我们一起生活3年多了,就像是我们的家人一样了。 ”
新闻推荐
本报讯10月21日,记者从省环保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1至9月,安徽省适用新《环境保护法》查处案件619件。其中,移送行政拘留案件56起;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27件。与2015年同期相比,案件总数...
霍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霍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