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三天假。
有些人出去旅游了,有些人回家团圆了,有些人哪儿也没去,在家“葛优躺”。
我就是哪儿都没去的那一部分,我也没在家“葛优躺”,我们单位没放假,我在家挣工资哩!
我高中隔壁班上的女生,河南大学文学院的朱教授,就回老家了,回老家就回老家吧,回老家是不需要理由的,因为回老家就是这世界美好的理由,但朱教授不一样,人家是文学院的教授,是一个有着浪漫情调的人,从不放过任何一次浪漫的机会。
朱教授回老家的理由很新鲜:回光山看种在地里的栀子花。
这个理由是不是有点牵强哩!大家都知道,开封是千年古都,开封人的种花技术,据说在河南是数一数二的,洛阳牡丹,开封菊花,都名闻遐迩,能把菊花种出千姿百态五彩缤纷样子来的开封人,难道就种不好栀子花吗?
也不一定,术业有专攻,开封人种的栀子花,一般都是盆景,而在我们老家人,喜欢在自家院子里垒一个硕大的土池子,池子里只种一种花,那就是栀子花。长在地里一株栀子花,多年以后,一棵,就能覆盖半拉院子。五月端午前后,正是栀子花的盛开期,千朵万朵,层层叠叠,花香四溢,最关键的,还不是一株花的茂盛,而是家家户户都栽栀子花,花开时节,不仅仅是满村,在田野里插秧,都能闻到栀子花的芳香。
朱教授是光山县城人。老户人家,有独立的小院,也可以跟乡下人一样,独享一株栀子花的。我没到过朱教授的家,不知道她们家院子里有没有栀子花,但是,不要紧,即使她家没有,她的左邻右舍,一定会有,丝毫不耽误朱教授看花闻香、陶醉人生的。
从微信上,看朱教授话里的意思,光山县城的某一条街道,或者是公园的某一块土地,种满了朝气蓬勃的栀子花。谁的主意,真是天才,一条路或者一片地的栀子花开起来,一定很壮观。
我也是个狂热的栀子花崇拜者,前几天,我才从老家回来,遗憾的是,我哥哥家的栀子花,因为硬化院子,被我哥哥铲除了,我大舅虽然也硬化了院子,但我大舅是个风雅的人,他们家的栀子花,被很好地保留了下来,我特意看了,栀子花还没开,甚至连花苞都没有,我当时就很纳闷,往年,插秧季节,正是栀子花盛开的时候,这些年,天气变暖,插秧都提前了十好几天,为什么栀子花却开迟了哩?是我大舅家独有的现象,还是普遍现象?我大舅没有给出答案,我大舅正忙着插秧,还没有功夫思考这个问题,我大舅的观念里,栀子花早晚都是要开的,早开晚开,丝毫不影响他的生活,他没必要操这个心。
但我不能无视这件事,因为朱教授是我的偶像,因为光山是我的老家,并不是朱教授的老家,朱教授的老家在安徽霍邱,但朱教授是在我们县长大的,至如今,朱教授的普通话里,还有缭绕着光山话的余音,朱教授已经把自己当成一个彻底的光山人了,作为老乡,我不能让他失望,我一定要告诉她,光山的栀子花,真的还没开放。
朱教授不相信,在她的印象里,我一直就是个不靠谱的人,或者说,我是一个喜欢恶作剧的人。听到我的正告,朱教授在微信里哈哈大笑:是吗?那是你大舅的花老了。
朱教授笑起来,一点都不淑女,不过我已经习惯了,在她豆蔻年华里,她也没淑女过,特别是开心大笑时。
我不同意她的观点,我大舅虽然老了,但我大舅的栀子花,一点都没有老相,正青春勃发哩。况且,我大舅也不算老,才六十岁,还在我们村当村干部,还在为我们村的扶贫事业,扬鞭策马着!
虽然已经善意提醒了朱教授,但我还是希望,我的担心是多余的。我从老家回来,已经四五天了,这四五天,河南的天气,突然开启了盛夏模式,高温达37摄氏度,或许就这几天,老家的栀子花,被激活了哩?
怕什么就有什么,朱教授微信里说,老家的栀子花,真的没开放,只刚刚含苞,而且是小小的蕾。不过,朱教授真是一个做学问的人,立即,她就搞清了问题的原因:今年闰六月,季节来得晚,栀子花所以就开得晚。
理由很充分,但我还是觉得对不起朱教授,朱教授千里奔袭,在家只住两天,如果看不到今年的栀子花,我和我的故乡,都辜负了她的一往情深。
好在故乡比我更善解人意,就在朱教授马上要失望而归的时候,喜信传来了:今天早晨,朱教授跟妈妈一起去买菜,在菜市场上,碰到一个卖栀子花的。为什么这一家的栀子花就比别人的开得早哩?朱教授没有追问,我当然不能扫朱教授的兴,也不打听。朱教授高兴,就是对我故乡的认可,变相,也就算是对我认可了。
积善人家春常在。这户栀子花开得早的人家,一定是个积善之家。
朱教授很高兴,买了一大篮子栀子花,回家养着。
我相信,朱教授回开封的时候,一定会捎回一大把栀子花,送人并炫耀。
新闻推荐
邓某平时不经常饮酒,一次在岳父家做客时,在岳父的劝说之下喝了一瓶啤酒。这瓶啤酒却让邓某陷入了民事和刑事的案件纠纷中。2017年5月3日,霍邱县法院对邓某的案件全部进行了审结。2015年9月26日,...
霍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霍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