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北京音乐界的一位友人到湘鄂川黔老区张家界市的塔卧镇“下生活”。在那里,他听到当地民间老年艺术队演唱的一首红军歌曲《门前挂盏灯》,歌中唱道:“睡到那半夜过,门口在过兵;婆婆坐起来,侧着耳朵听;不要茶水喝,又不喊百姓;只听脚板儿响,不见人作声;大家不要怕,红二方面军;红军多辛苦,全是为穷人;媳妇快起来,门口挂盏灯;照在大路上,同志好行军。”
听他唱完,我不禁脱口说道:“这不是大别山民歌吗?”于是我对他讲起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到大别山采风时,学到的那首红军歌:“睡到夜更深,门前在过兵;又不要茶水,又不喊百姓;只听脚步响,不见人作声;伢们不要怕,红四方面军;姑娘快起床,门前点盏灯,照在大路上,同志好行军。”这首歌词后来登在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魂系大别山》一书中。
同样有着“版权”之争的,还有另一首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据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相关书籍中载:1929年秋,正当桂花飘香的时候,鄂豫皖边区一些地方先后成立了苏维埃政权。就在一次苏维埃政府的欢庆大会上,群众玩起了旱船,唱起了《八段锦》小调。这是大别山一带广为流传的民歌,原词共八段,是描写爱情的。苏区人民为表达获得解放当家作主的喜悦心情,将原曲作了进一步发展,重新填上新词:“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唱一支国际歌,庆祝苏维埃。”后来,它唱红了全国,受到了几代人的喜爱。
建国后,金寨县委负责人有一次到江西去开会,听到这首歌被冠以“江西民歌”在晚会上演唱,他感情上不能接受,竟跑到后台责问晚会的筹办者。
一首民歌,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啊!冼星海说过:“因为战争的缘故,音乐走进了农村、兵营,接触了农民、士兵和各阶层的民众。”《门前挂盏灯》也好,《八月桂花遍地开》也好,都是随着红军的脚步流传到了中央苏区,到了湘鄂川黔根据地……就这样,它把大别山人民对红军、对自由幸福的向往带到了全国各地。
它们是大别山的,却不仅仅属于大别山;它们已经成为全中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新闻推荐
本报讯
一名包工头大白天闯入居民家盗窃3000余元现金,鸠江公安分局城东新区派出所民警紧急追查,终将包工头缉拿归案,追回3000元现金。
...
金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金寨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