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新闻 霍邱新闻 霍山新闻 金寨新闻 舒城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六安市 > 金寨新闻 > 正文

风雅八士畈

来源:太湖周刊 2012-07-20 18:46   https://www.yybnet.net/

欧阳冰云

晨曦初露,田埂上的露水晶莹剔透。田埂的尽头,几株大树,一片雪白。我以为遇到了六月飞雪的奇观,走近一看,才知是满树的老藤上又覆盖着金银花和白花藤萝,白花攀在树身上竞相绽放,远望如覆盖着厚厚的白雪,近观才知繁花洁白如缎。微风习习,轻轻送来花的芬芳。 

这些老树,已在路边站立了数百年。忘记了岁月,忘记了自己的模样,把自己站成一处风景,一处圣洁的向往,一处永恒的信仰。 

八士畈,在一幅水墨画卷中慢慢舒展开来。近处,田畈里耕作的农人,挥动着手中的鞭子,水牛缓缓犁出清亮的水花。远处,村庄的瓦屋上升起了袅袅的炊烟。村口,慢慢走出一两个扛着锄头的人。 

八士畈,一个古怪的名字。我在村庄里寻觅着答案,企图找寻到八士畈的来历。遇到的村民都告诉我,他们一出生就叫八士畈,他们的父辈、爷爷辈,这样一代代叫下来的,一代代的传承。至于它的来历,有的说这里过去出了八个学士,有的说这里是进士、学士的代名词。 

我在一座古朴的建筑前停下来,两层的木楼,石墙、青砖、黑瓦……大门前有一对石墩,厚厚的青石条门槛,大门是杉木做的,岁月的侵蚀使表层失去了原有的光泽,轻轻抚摸,还能真切地感觉到它的厚实。门上的一对铜环已经生锈了,轻叩铜环,发出很脆的声响,主人循声走出来,是一位花白头发的老人,精瘦骨立,头发向后收拢,很精神。我问他的房子是哪一年建造的,他笑着说,是祖上留下来,传了好几代。他说这栋房子以前叫画阁东楼。画阁东楼,我在心里反复念着,这栋楼古时的主人应该是一位儒雅之士,不然怎么对得住画阁东楼的雅名。 

主人领我进去参观,里面为三重建筑。最上重是堂轩,摆放着长条几、方桌、木椅,都是明清时期的样式。中间是穿两边厢房的过道,墙壁两边有侧门,门楼边有雕刻精细的镂空木窗。第一重门厅是过去主人进屋后,更换衣帽和来客歇息的地方,现在堆放着耕种的农具和铺晒的篾器。 

在室内的回廊上,撰写着许多古诗,主人自豪地说,是他的祖先写的,恐怕有几百年了,墙上的字迹还依稀可辨,笔力遒劲。 

在斑驳的墙体上,我录下了一些诗句: 

“三晋云山皆向北,二陵风雨自东来。”有些字已经模糊了,但后面一句“陶然共醉菊花杯”却十分清晰。难道主人是像陶渊明一样的隐士?不愿做官,归隐田园,向往着“共醉菊花杯”的诗意生活。录下唐代诗人崔曙的名作,难道屋子的主人是崔曙的知音?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诗人王维的《送别》写在东墙上,又一首归隐田园之作。归隐,一把开启过往岁月的钥匙。我看见一位儒雅文静的读书人,坐在木窗前,吟诗作画。偶尔捧着一卷诗书,在回廊下踱步。明月之夜,花开之时,邀请三五个好友,坐在天井边的小石桌上,饮酒吟诗,兴致极佳时,挥毫泼墨,即兴赋诗。或春日诵读,读到名家经典,不禁击掌叫好,忙放下手中书卷,将诗句录入土墙之上,以便时时朗诵。

民国儒士李西溟的故居,就在八士畈。李西溟,民国时期太湖“三支半文笔”之一,曾在安庆六邑联中任职,在抗战时期,他为保护六邑联中的师生积极奔走,将学校分部安置在自己的家乡。在花亭湖畔的姜家岭,很多老人还记得李西溟,说他教学严谨,善言谈,喜写作。他不仅擅长古典文学和诗词,对医学也很有研究。 

我在他五十年前住过的老宅里,看到他读书写字的书桌,桌面光滑,桌子的一角摆放着几本线装的旧书,上面布满了灰尘,书的封面已经残缺了。打开书页,看见上面密密地用正楷写着读书笔记。在一本党章里,我找到了李西溟的照片,戴着眼镜,穿中山装,口袋里插着一支黑色钢笔,腋下夹着厚厚的几本书。面带微笑,安静祥和。 

还有一张李西溟和他兄弟们的合影。他的五弟李梅,共产党员,是地下工作者,曾在大别山及皖南一带参加革命活动。后被国民党抓捕,送到金寨县坐水牢,过了二十多年暗无天日的日子。他的六弟李朴民1938年参加抗日工作团,从事抗日救亡工作,1939年加入共产党,后分配到部队工作。曾任中国电影协会浙江分会主席,浙江电影制片厂厂长。照片上的其他几个兄弟,个个斯文儒雅。翻开李氏家族的族谱,发现读书人很多,他们或仕或民,或耕或读,或朝或野,或贤或儒,相爱相助,事群泽民,为忠为孝,表现卓然,深受乡人敬重。 

在李西溟的书房里,我看到一个圆木笔筒,上面篆刻着一首诗:“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我反复吟咏,当年的八士畈,因为有很多像李西溟这样的文人雅士,曾经多么辉煌,多么风雅。春天,八士畈的田园一片碧绿,芳草凄凄,文人墨客汇聚,在八士畈结伴踏青。夏天,八士畈的池塘里,盛开着鲜艳的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文人雅士们围着池塘,一番赞叹,各自赋诗一首,相互和唱。秋天,田埂上、园坝上、小院前,菊花盛开,“绿叶青青犹带露,黄花灿灿正含霜。纤枝蕴秀生新色,皓月倾辉惜晚香。”雅士们一边欣赏菊花,一边饮酒,好不快活。冬天,白雪皑皑,八士畈白茫茫一片,“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正好吟诗作画,饮酒为乐。今天的八士畈建起了很多现代化的洋楼,人们都在为收成忙碌着。文人雅士和他们向往的诗意生活,也被深深地镌刻在老屋的一个角落里,渐渐被岁月的灰尘掩埋。 

在八士畈一个叫做南冲新屋的村庄,有许多老房子,多为三重建筑,旧时砖瓦,木门木窗,镂空的窗饰,雕梁画栋,展示着曾经的辉煌。八士畈孟家堂厅,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农业中学的所在地。房舍俨然,保存完好,但已被现在的主人堆放了很多杂物,屋子里散发着霉气。瓦屋的缝隙里,阳光一缕缕射进来,照着满屋子飞舞的尘土,时光在飞尘中静止,屋顶的横梁仿佛一位历史的见证者,俯瞰着屋子里的一切。 

南冲新屋的汪氏祠堂,是一栋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坐在老屋的堂轩里,看着天井里的阳光照射在回廊的木柱上,老屋的家具陈设很老旧,光影交织,仿佛时光在倒流,让人有一种穿越的感觉。热情的主人准备了自家的谷雨茶,沁人心脾。除了主人缓缓如流水般的叙述,屋子里安静极了。心如止水,清净明朗。我似乎明白了,八士畈为什么聚集着许多文人雅士。 

在八士畈的村庄后面,有一座山,相传叫百药山,是汉朝梅福炼丹之地,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期间,曾云游此地,后来人们改名为白乐山。白居易是冲着白乐山而来,还是慕名山脚下的八士畈呢?恐怕没有人知道。 

返回时,白乐山上清风徐来,大树上白藤细碎的花朵儿纷纷坠落在我身上。在一片诗情画意中,回望八士畈,炊烟袅袅,农人归耕,百鸟飞还,如在画卷中!

新闻推荐

人头颤动的淮河路步行街乘着第三届全国年货购物节暨合

人头颤动的淮河路步行街乘着2013(第三届)全国年货购物节暨合肥庐阳欢乐购物节的东风,统一装扮的38辆小推车摊位也按照计划于25日正式亮相女人街。 记者在现场看到,小推车摊位商户们精...

金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寨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风雅八士畈)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