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9日凌晨5:30,合肥望江路与金寨路交口传来几声巨响,伴随着大地的震动,老地标合力大厦轰然倒塌,南七里顷刻间笼罩在浓雾之中……有人回忆起这一刻伤感地说道,或许这是大厦不愿离开,想保留最后一刻的眷恋。
然而,眷恋于此的又何止一个合力大厦。南七里这片热土,作为老合肥的工业基地,见证了多少辉煌的旧时光。如今时光不在,随着北京金隅的到来,南七开始涅槃重生,旧貌换新颜。
这是一个“旧南七”的落幕,和另一个“新南七”的开启。
情怀篇
老物件诉说往昔
过去生活中的那些物件,总是以其沉默的方式诉说着往昔岁月,一件件不同物品汇集而成的,就是一个时代的记忆。
或许是儿时的铁皮玩具,虽已锈迹斑斑,却藏着那时特有的童年;或许是一卷掉色的卡带,尽管早已不碰,却始终为它留下了抽屉一角的位置;或许是父亲的搪瓷杯,就算茶垢给它染上了岁月深沉的颜色,握在手上,仍能感受到父亲坚厚手掌的余温……
这就是老物件,再好不过的情怀寄托。
2016年6月,一场名为“重拾记忆,用爱铭记”的金隅南七里老物件征集评选活动拉开序幕,瞬间引爆了整个合肥市民的参与热情。
金隅房地产开发合肥有限公司作为活动的“发起人”,发出了“重拾记忆,用爱铭记”的呼吁,通过征集老物件、照片以及背后的故事,进行一场专属城市情怀的“记忆众筹”。活动主办方承诺,每一位成功参加活动的客户,金隅都将以其个人微信号为名义,向金寨县希望公益服务中心捐助5元公益基金,用于山区小学饮水设备购置或助学金。此举更是进一步点燃了活动的热度,据了解,活动自启动以来,受到了全城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热议,历时1个多月,上千人参与其中,仅活动的微信后台就收到了500多件老物件。
时间慢慢飘远,岁月终将流逝,唯有记忆定格,相信真正懂得南七里的人,透过这一件件的老物件,定能找到那些属于他自己的往昔岁月。
传承篇
以南七情怀 向记忆致敬
谁说岁月无声,明明有那么多美好见证;谁说过往难耐,明明有那么多情怀传承。
南七里,这片源起于工业时代的繁荣土地,承袭了一代人的骄傲。随着城市发展,南七里的许多工厂退出了历史舞台,但留下的工业遗存更像是一部史书,记录着沧桑岁月,成为了城市记忆最鲜活的组成部分。
就像老叉车厂,曾经的油菜花地已经在挖土机的作业下翻醒沉睡的土壤,但穿过依然留存的老厂房,依稀可见那个让人怀念的温情时代,那段值得珍藏的南七记忆。
有人说,有故事的土地,才会生长有情感的建筑,而建筑的崛起,更不应该轻易抛弃那土地上曾经的故事。自北京金隅拿下南七老叉车厂地块后,未来这块热土上将呈现出怎样的景象,就已经成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如果来聊南七的明天,真正熟悉南七的人,内心肯定有着自己的“蓝图”,以至于当“叉车厂的老厂房将被保留开发”的消息传出后,老南七人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好像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一般。
金隅·南七里,写满了金隅嘉业对于合肥的尊重与期待。不破不立,金隅对于南七里的“破”,不是绝对意义的推倒,而是在传承基础上的致敬。
这也正是金隅 “南七记忆馆”的由来之一。
金隅人希望即使时代变迁,关于南七里的那份记忆也应该得到永久保留。为此,他们特别打造的融情怀记忆与项目临时展厅为一体的“南七记忆馆”,定位于南七记忆最为珍贵的一处载体,特别择址于老叉车厂大门位置,这个位置也恰好是曾经的南七里站。红砖墙、钢构架、古铜做旧的门头字,更好地保留老厂房旧时的面貌,弥漫着十足的工业感,掩映于绿树之中。
“南七记忆馆”内收藏了金隅“记忆众筹”所得的数十件具有时代特色的老物件。其设计之初,便期望为所有喜爱生活、懂得文化创造的人打造一个内心归属的地方。在南七记忆馆里,老物件与项目沙盘融为一体,你既能找寻到老南七的旧时光,也能了解未来南七里的新面貌。
这就是南七记忆馆,以南七情怀,向记忆致敬。
未来篇
以传承之名 迎接新生
当城市建筑遇上现代都市日新月异的发展时,很多承载城市生活的印记,难免日渐消逝。幸好,合肥有“南七记忆馆”,为南七记忆留出了一个有形存储的空间。
传承过去,是为了更好地迎接新生。未来的金隅南七里项目,仍然处处可见老南七的影子,这正如金隅人初到合肥时的心声:将过去烙印在心里,把未来写在南七里。
金隅·南七里项目将合力叉车厂部分旧厂房留存,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保护性开发,使工业时代的车间在商业场景里,重新焕发生机,以这种方式留住南七里浓厚的历史气息与情怀,用诚心将记忆妥帖安放。
一个时代的远去,某种意义上也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的告别。自2015年9月24日拿地以来,至今接近整一年的时间,备受关注的金隅南七里项目就像一个神秘之地,面纱始终没有揭开,而随着“南七记忆馆”的开放,总算让望穿秋水的合肥市民看到了冰山一角,住宅分布、商业布局、文创雏形、教育资源、物业管理等,让未来的南七里有了更加清晰的轮廓。
据介绍,作为源承北京的文化房企,金隅本着对城市文化的敬重,以企业29年13城之积淀和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相结合,打造一座集高端住宅、商业中心和文化创意区为主的96万方城市艺术复合体,集合7大生活业态呈献南七里。其中的文创板块直接落地被保护性开发的叉车厂旧厂房,以工业文明的建筑元素作为灵感点缀,打造前所未有的工业主题文化创意街区;住宅板块秉承京味正统府文化传承,引入合肥府居生活形态,塑造全新的生活方式;项目聘请品牌物业公司,全面打造高端物业管理……与其它以设计类、建筑类为主的创意产业集聚区不同,南七里以“文化、休闲、创意”为导向,融“国际化、文化性、互动性”为一体。金隅南七里将建成一个兼备时尚娱乐和文化休闲产业的消费场所,致力于打造成合肥新城市风尚的形象建筑。
怀旧与潮流的融合,是一个城市最可贵的精神。而我们所追求的城市美好生活,一定是能够点燃回忆、激发向往的东西。诉情怀、重传承、见未来——期待金隅南七里,为合肥带来别样的时尚与激情。
(张圣洁)
你好,老物件
一件件老物件,以沉默的方式诉说往昔岁月,汇集成的,就是一个时代的记忆。金隅合肥公司发起的“老物件征集评选活动”,在合肥掀起了一股怀旧热潮,报名参加者络绎不绝。为此,我们专门从征集到的500多件物品中,选取了以下5件,让我们一起聆听老物件背后的故事……
1.父亲的二八杠自行车比我年龄还大。以前的自行车在把手中央是有一串编号的,专车专号。就是这辆车,父亲每天送我上学,陪伴了我整个幼儿园和小学时光,如今它早已“退役”,停在楼下的花园中,像一件艺术品一样置身在时代的大潮里。回忆起坐在车后座,双手紧紧地搂着父亲的腰,从沿河路到环城路再到逍遥津,那是童年里最欢快的时光了。
——单先生 合肥市庐阳区
2.上世纪八十年代家里有一台大大的录音机,那时候小山村里的人家里都不富裕,这个录音机已经是很奢侈的家电了。爸爸很喜欢听歌,他便用了半年的积蓄购置了它。现在录音机已经没有了,只剩下这盘当年反复听过无数次的磁带,那熟悉的旋律,就是童年的声音。
——朱女士 合肥市蜀山区
3.爷爷的酒壶和功劳证。爷爷是革命老前辈,这个功劳证一直被他小心翼翼地保存,同样被爷爷珍惜的还有他的老酒壶。犹记得小时候,爷爷总喜欢在饭桌上温一壶白酒,给我和妹妹讲他当年打仗的老故事。
——林先生 合肥市庐阳区
4.旧房子拆掉换新,在柜子里翻出来了几张老钱币,这应该是小时候为了买零食藏的零花钱,现在想想当年的举动,不禁莞尔一笑。小小的东西,代表了我的回忆和那个年代的印记。
——郎女士 合肥市蜀山区
5.老叉车厂的厂牌和退休证。这枚1988年的厂牌,是爷爷留下的,爷爷是最早的一批叉车厂老干部,后来便有了这个干部退休证。那一年,我出生才几个月。
——周女士 合肥市蜀山区
新闻推荐
记金寨县梅山镇党委书记叶章科
金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金寨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