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新闻 霍邱新闻 霍山新闻 金寨新闻 舒城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六安市 > 金寨新闻 > 正文

绿色转型 打造生态强省

来源:安徽日报 2016-09-28 00:00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夏胜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优美、生态经济繁荣,才是真正的绿色发展。 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以美好乡村建设、“三线三边”治理等为抓手,在城乡生态建设上做加法,打造美好家园;以发展循环经济、生态旅游等为路径,让保护与开发共赢,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强省。

改善环境 打造宜居家园

——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三线三边”治理、农村环境整治;截至目前,全省成功创建4个国家级生态县、157个国家级生态乡镇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在豆腐之乡淮南,有个名叫陈郢的“豆腐村”远近闻名,全村半数以上农户都做豆腐。然而,连片的豆腐作坊长年累月生产,村落里曾经污水横流、臭气熏天。随着美好乡村创建、农村环境整治,清垃圾、清污泥、清杂物、拆危房,污水处理站、污水管网、垃圾桶、垃圾清运车融入,再加上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和公共设施配套化,淮河边的这个村庄美丽嬗变,村民家园干净整洁、花草繁茂,成为全市五星级“绿色小康村”。

从淮北到江南,美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农村清洁工程成为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催化剂”。 “十二五”期间,安徽省成功列入国家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试点示范,积极利用中央农村环保补助资金8亿元,支持70个示范县区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受益面积4216平方公里。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创建国家级生态县4个、国家级生态乡镇157个、国家级生态村21个;省级生态县24个、省级生态乡镇460个、省级生态村1029个。

近5年来,安徽省持续以美好乡村建设、“三线三边”治理等为抓手,打造城乡宜居家园。目前,全省已建设近2000个省级中心村,有5万多个自然村环境得到有效整治,部分地区农村环境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根据计划,到2018年底80%以上中心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力争90%以上村庄脏乱差得到有效治理。 “三线三边”环境综合整治,以铁路沿线、公路沿线、江河沿线及城市周边、省际周边、景区周边为突破口,推进垃圾污水治理、建筑治理、广告标牌治理、矿山治理、绿化改造提升,城乡环境明显改观。

生态经济 激发绿色动能

——生态旅游红红火火,循环经济方兴未艾;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15年产值逾1600亿元

坐着敞篷式的农家轻舟,在青山绿水环绕下穿行40多分钟,合肥市民张女士和朋友们在假期踏上采茶之旅,目的地——金寨县麻埠镇齐山村海岛自然村。站在岛上,放眼望去是水天一色、烟波浩渺,近处是岛上一片翠绿的茶园和竹林。“山里的空气湿湿的、甜甜的,来的路上也是风景如画,置身这样干净纯粹的大自然,采茶、品茶是难以忘怀的经历。 ”张女士说。

生态强省必然是宜居宜业又宜游。近年来,安徽省依托丰厚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以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等为代表的山岳型景区蜚声海外,以太平湖、升金湖、万佛湖等为代表的湖泊型景区声名鹊起,以天堂寨、牯牛降等为代表的森林型景区后来居上,以宁国恩龙山庄、合肥大圩农家乐等为代表的乡村游景点红红火火。

“生态环境优美,生态经济发达,才是真正的绿色发展。生态旅游之外,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产出率,是实现绿色转型突破口。 ”省循环经济研究院负责人表示。在宁国,安徽凤形耐磨材料公司的卡车穿梭在收购废旧钢铁的路上,车间里一堆堆库存废铁浴火重生,伴随着水、废渣的循环利用,变身中国名牌产品——“凤形”牌高铬球;在长丰,安徽科鑫养猪育种公司里,沼气发电机低声作响,槽式发酵后的猪粪在翻抛机上变身有机肥料;在颍上,曾是荒滩的五里湖湿地公园碧波荡漾,4A级金字招牌吸引着游客到来……变废料为原料、废品为产品,安徽省多地多行业上演着循环发展大戏。

5年来,安徽省在生产、流通、消费领域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筛选了一大批工业、农业、服务业、园区等循环经济先进典型作为省级试点。铜陵市作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创建城市,初步形成以资源产业为基础、以园区为支撑、带动区域大中小循环的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随着绿色理念深入人心,节能环保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安徽省实施“五个一百”专项行动,即壮大100户节能环保生产企业、推介100项节能环保先进技术、推广100种节能环保装备产品、实施100个节能环保重点项目、培育100家节能环保服务公司,促进工业领域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随着专项行动深入实施,2015年全省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达1623.3亿元,增长13.8%;今年前7个月,全省节能环保产业实现产值838亿元,同比增长20.5%。全省节能环保产业呈现出发展势头强劲、规模稳步扩大、创新能力增强、名牌效益显现的良好势头。

优化空间 筑牢生态屏障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近5年来,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全省新增造林949.2万亩

今年8月,安徽省首个市级主体功能区规划《合肥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正式颁布实施。规划将合肥市国土空间划分为核心优化区、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集聚发展区、农业发展区、生态涵养区和禁止开发区五类主体功能区,明确各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并制定分功能区差别化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 “这对合肥推进形成科学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省经济研究院相关专家认为。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大力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重点开发区域提高产业和人口集聚度,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产业准入,加大对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彰显了安徽省科学开发国土、保持不同类型区域发展活力的信心和决心。

池州市近年实施生态立市主战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发展生态经济,打好“生态牌、九华牌、长江牌”,确立了“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旅游兴市、商贸活市、文化名市”的发展战略,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生态文明建设共赢。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7.75%,林地面积占全省的八分之一,各级自然保护区占到国土面积的13%,生态环境综合指数稳居全省前列。

多年来,安徽省调整优化空间结构,深入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各区域错位发展、竞合发展,区域竞争力显著提高。皖江、皖北、皖南以及大别山地区,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科学合理有序开发,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构建绿色生态屏障,提升生态综合功能。近5年来,安徽省积极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新增造林949.2万亩,池州、合肥、安庆、黄山、宣城进入国家森林城市行列。江淮大地加强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勾勒出一幅绿色富皖、绿色惠民的生动画卷。

新闻推荐

紧急救助遇险司机

2016年8月1日15时许,金寨县公安局交管大队天堂寨中队接马石村叶畈组群众报警称:在马石村通往湖北省九资河镇的道路上,有一辆水泥搅拌车侧翻在被洪水冲毁的沟壑里,司机被困在驾驶室内,可能有生命危险,急...

金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金寨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绿色转型 打造生态强省)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