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玉芳
实习生李倩余亚丽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连日来,广大读者纷纷通过“两会民声”平台表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基层,核心在组织,要充分夯实基层党组织这座“指挥所”,稳定基层干部队伍这支“主心骨”。
手机号码为189****6457的读者表示,本报曾经报道的金寨新桃岭乡东冲村“一村七村干 六个小年轻”的故事让他感触颇深。他认为,当前乡村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青壮年劳动力普遍外出,乡村缺少人才支撑,缺少一支强有力的战斗队伍。他建议,安徽省应早日出台政策,吸引一批眼界宽、思路活、资源广、有一定资本的外出务工能人回村任职。
网友“大梁生态”提出,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很多乡村都有着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村级基层组织要摒弃等、靠、要思想,增强发展意识,提升服务能力,不能让地方良好的资源白白浪费;手机号码为139****2446的读者则反映,部分地方村干部遇事不作为,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
农村富了车也多了,可一到春节村道就堵得水泄不通;农村建房无人管,有的房屋肆意“骑”上马路;村里没有下水道,一下雨路面上就流成河……手机号码为158****3152的读者认为,美丽乡村建设要关注老百姓身边事,“路灯坏了得有人修,公厕要有人打扫,自来水不能通几天就停了。 ”读者李富锋建议,应该加大力度改造老村庄,一些房子差不多都是危房没人住,土地白白浪费在那里。
网友“逸明”反映,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年年上涨,不少群众不能理解,筹资难度越来越大。网友“钟离烫画”说,国家对贫困户建房给予补贴这本是民生好事,但2017年入冬以来,建材价格大幅上涨,导致补贴资金捉襟见肘,希望政府能够灵活应对当前的市场变化,适当增加补贴额度。
滁州读者郑先生呼吁关注乡村闲置校舍的处置。他反映,该村二轮土地承包时,村民留了土地用于建学校。如今校舍已经闲置,校长也已退休,村民要收回土地却未被允许。寿县读者施先生表示,农村基础设施质量不尽如人意,应对农村“豆腐渣”工程高度重视。
网友“平桥严敏”建议对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给予更多关注。在进一步健全关爱保护机制的同时,关键还是要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从源头上减少”留守”现象。网友“勇往直前”反映,农村幼儿园收费太高,希望能够大力加强公办园建设,发展普惠制幼儿园,减轻农民负担。
此外,也有部分读者谈到乡村不良风气问题,希望“两会”引起关注。手机号码为151****4754的读者反映,乡村赌博成风,尤其是每年春节期间,打麻将、推牌九的人群随处可见。手机号码为138****4466的读者反映,当地电网捕鱼现象屡禁不止,希望加强监管力度。
新闻推荐
认真履行职责 服务社会发展 访市政协委员、安徽众佳律师事务所副主任余俊新
记者方文婷2017年12月29日上午,余俊新正为即将召开的市政协九届一次大会上提交的提案忙碌着。余俊新是安徽众佳律师事务所副主任、民盟盟员。作为一名市政协委员,这几年,余俊新一直结合本职...
金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寨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