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吕娜
●茶与生活
核心阅读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兴旺,要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坚持质量兴农,加快农村产业融合,进一步提升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近年来,莱芜市围绕“特色、绿色、彩色”发展思路,加快莱芜茶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建链,逐步实现基地由无到有,规模由小渐大,产业由弱变强的历史演变,持续不断增创茶产业发展新优势,谱写茶产业和茶文化发展新篇章。作为茶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山东五福茶业有限公司在推动茶产业多元化可持续发展上,推进茶产业和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上,大胆实践,敢于创新,推动了地区经济发展,成为茶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样本。
初春,层峦叠翠的莲花山万亩茶基地上,焕发出一片片勃勃生机。“依托莲花山秀美风光,我们开发建设了齐鲁干烘莲花山万亩生态茶园基地,下一步,我们将努力挖掘开发历史与现代旅游文化资源,通过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茶叶,2023年将建成山东省最大的万亩集中连片茶叶生态旅游观光胜地,实现茶叶生产种植与旅游观光的契合。”山东五福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守祥介绍。
近几年来,五福茶业有限公司结合企业发展的自身实际,明确发展思路,把培育茶基地,推动茶产业,打造茶品牌,弘扬茶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探索企业发展新途径,走出了一条企业发展的“新六产”的路子。
延伸产业链条,把一二三产业融为一体,围绕一片小树叶,打造一个新产业,以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把基地建设、精致加工、市场开拓融合发展,在价值链上下功夫,确保企业效益最大膨胀化。另一方面,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衍生新产业、新业态,创造新的增长动能,把传统的“产加销”变为“销加产”,以销定产,以销促加工。把互联网+,放在首位,以电商经营为切入点,进一步扩大市场的占有率和覆盖面,使新六产渗透到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云雾山中出好茶”,茶叶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诠释。秉持“质量兴茶、绿色至上”的理念,五福茶业有限公司大力推进绿色生产,建设标准茶园,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和绿色防控,在最适宜的区域,靠最优良的环境,用最健康的土壤,生产最优质的茶叶,进一步推进绿色加工,提升机械化水平,发展精深加工,实现加工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把最优质的原料变成最优质的产品。以齐鲁干烘千亩生态茶园为依托,发展万亩标准化茶叶种植基地,从源头上抓好优质安全茶叶的生产。
2009年,公司在安徽省金寨投资成立了山东五福茶业安徽福驾茶业有限公司,以金寨县“十万亩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为主,发展合同订单基地5210亩,新建8000平方米加盟展览体验中心,包括集茶品的展销展览、茶文化科普、加工、制茶体验于一体现代企业发展的新格局。
瞄准市场的制高点,以品牌打市场把产品开发放在第一位,以工匠精神做好茶品牌。先后与安徽农大、山东农大等高等院校合作对齐鲁干烘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科学创新,研发了齐鲁干烘、金寨红、莲花绿、桂花茶等20多个品种,100多个系列产品,备受市场的青睐。
探索和创新企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业态,把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作为发展的重要途径,走出了一条联盟发展之路,推动了一二三产业融合。通过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辐射带动15个村3000多个农户加入发展茶叶种植和加工,并为周边农户提供了1000多个就业岗位,使农民变成产业工人,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通过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打破了传统的一家一户、粗放式、低效益管理模式,实现了标准化与产业化的有机统一。
***方面,采用“土地入股保底分红+劳务收入”的***模式,对23个建档立卡贫困户28个贫困人口以土地入股方式发展建设了43亩扶贫茶园,并按每人4000元保底分红,实现贫困人口当年脱贫。同时积极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到扶贫茶园打工,增加了贫困人口的工资性收入,又拓宽了增收致富渠道。
谈及未来发展,吕守祥说,借力莲花山旅游发展规划,公司还将以茶产业为主导,把产业平台、文化传承、旅游发展,互联网等资源有机结合,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由茶衍生出新产业、新业态,并传承和展示莲花山茶旅小镇独特的地域文化,让茶这片金叶子成为莱芜的一张绿色名片。打造覆盖吃、住、行、游、购、娱、商全要素旅游综合体,加快茶旅产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
新闻推荐
去库存进入“精准调控”阶段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董建国 马姝瑞 高 博
春节期间,“新华视点”记者走访多地楼市发现,与多数一二线热点城市进入“休假模式”不同,不少三四线城市抓住返乡置业的时机去库存,楼盘销售较往年活跃。与此同时,另一些三四线城市由于过去盲目开发,库...
金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金寨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