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婷 胡旭
淮南矿业集团潘集选煤厂投入运营,马钢集团汽车板材占总产量比重超过两成,江淮汽车集团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6.19倍,出口汽车近2万辆……一季度,全省29户省属国有企业结构持续优化,经营状况稳健,利润水平大幅提升。
“国有企业要通过改革创新,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这是今年全国两会作出的重要部署。安徽省省属国有企业分布在交通能源原材料等重要基础性行业、先进制造业以及金融证券等现代服务业行业领域,资产规模大、牵动作用强,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骨干力量。
面对复杂的宏观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省属国有企业如何通过深化改革、聚焦主业,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
有破有立,去产能后如何增效益
——瞄准高端,夯实“底座”。积极优化产品结构,扩大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提升主业核心竞争力
27块屏幕上不停闪现着各个设备节点的情况,十几名工作人员在电脑前忙碌着。
“集控系统上每一个小红点就是一台设备。任何一个点出现问题,系统都会立即报告并进行诊断。 ”4月中旬,在淮南矿业集团潘集选煤厂集控室,总工汪水清指着电脑屏幕对记者说。
煤炭产品分为炼焦煤和动力煤两种。淮矿集团潘集选煤厂是目前亚洲单体最大的炼焦煤选煤厂。 3月28日,选煤厂二期刚刚建成投产。
据汪水清介绍,炼焦煤价格与动力煤洗选成本相差无几,而洗选后每吨溢价能达到200元。近两年实施“去产能”,企业关闭了不少煤矿,配套的选煤厂随之关停。于是我们建起了潘集选煤厂,集中对周边的潘二矿、朱集东矿、顾北矿、张集矿等淮河以北矿井产出的煤炭进行洗选。由于洗选设备大型化、集成化,洗选效率大大提升。高附加值的炼焦煤,也为企业带来更多利润。
根据淮南矿业集团的测算,这些煤矿生产的煤炭,如果继续运送到原来的望峰岗选煤厂进行洗选,每吨要支付20元至30元的铁路运费,不仅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而且需要铁路部门给予及时必要的运力支持,而这往往会受制于铁路部门的运力安排。今年3月底,潘集选煤厂项目投入运行后,产量、规模可望达到年入洗1200万吨,年工业产值预计达90亿元,并有望为企业节约数亿元铁路运营费用。
省属企业是安徽省煤炭钢铁行业 “去产能”的主战场。近两年,安徽省已经化解煤炭、生铁粗钢产能1672万吨、631万吨。关闭退出低效过剩产能后,如何抢抓机遇,强身健体,实现精干高效发展,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3月28日,记者来到马钢股份有限公司冷轧总厂连退分厂。这里,一条条银光闪闪的汽车外板如匹练般从上方的塔架缓缓垂下,下方的机器不停转动着,将长而薄的钢板绕成卷状。 “你看,我们这儿是不是很像染坊在晾晒布料?”连退分厂副厂长赵永亮和记者开起了玩笑。
赵永亮告诉记者,连退机组于2007年5月建成投产,引进了国外先进工艺技术和部分关键设备。这条生产线生产的产品,大多是高附加值的汽车外板和内板、高档家电板。
“汽车板的利润相对较高,对此,我们也在不断调整产品结构。目前,生产线上80%的板材都是汽车板。其中,汽车外板9年前只占总产量的3.4%,现在占比已达20%。 ”赵永亮说。
咬定提高产品附加值这一路径不动摇,才能摆脱长期以来一味追求产量增长的误区,趟出一条提高质量效益的可行路径。来自省国资委的数据显示,2017年,省属企业营业收入稳步增长,效益大幅提升,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7.3%。其中,马钢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96.6亿元、利润总额55.9亿元,同比增长47.8%和514.3%;淮南矿业集团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57.2亿元、利润总额18亿元,同比增长26.7%和75.8%。
能源原材料行业被称为“周期性行业”,面临市场波动风险,唯有坚持瞄准高端产品,夯实产品竞争力这一“底座”,才能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断巩固扩大发展优势。
产品创新,新技术如何转化为新优势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展研发技术系统集成,推进制造工艺提升
“高质量发展是消费升级的需要。如今,消费者对汽车的节能技术、新能源技术、智能网联技术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月10日,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王东生感慨道。
“这几年,公司在研发领域实施了 ‘绿程计划\’。”王东生介绍,之所以实施这一计划,就是要强化技术研发环节的系统性,不是“单点突破”,而是整个研发体系协同并进。瞄准世界最前沿的技术,开展企业研发技术系统集成,包括节能减排技术、轻量化技术、智能安全技术、新能源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
系统化研发创新的背后是高强度的研发投入。王东生说:“为了做好技术研发,江淮汽车在扩大研发投入上一直保持着定力,党的十八大以来,研发投入累计超80亿元。 ”
更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将研发环节的新技术转化为质量过硬的新产品?如果不能突破这一环节,前期的研发投入就没法转化成产品上的竞争优势,企业就会背上沉重负担。
4月10日,在江淮汽车乘用车制造公司二工厂总装分厂,一辆辆江淮瑞风R3汽车外壳正在底盘线上缓缓经过,生产线上的工人忙着在给汽车安装车轮和发动机。
“在生产线上,我们应用了很多先进的制造技术和设备,大大提升了制造品质。例如,在关键扭力岗位配置了扭力数据在线监控设备。如果汽车的扭力值出现异常,设备会自动报告。而在过去,工人只能手动检测汽车的扭力值。 ”乘用车制造公司二工厂总装分厂的技术人员胡强军介绍说。
“技术创新不仅包括产品本身的技术研发,还包括对制造技术的推进。 ”王东生说:“有时创新不是难在产品研发,而是难在如何造出来。比如我们自主研发的一款自动变速器,其中的一个零件需要达到1/25根头发丝粗细的精密度,这对我们的制造水平来说是一个挑战。 ”
海洋石油平台专用钢、汽车大梁专用钢、火车大梁专用钢、极地耐寒专用钢……3月27日,在马钢集团长材事业部大H型钢分厂的展厅内,各种H型钢看得记者眼花缭乱。
“国内的国家大剧院、港珠澳大桥,国外的肯尼亚蒙内铁路工程、俄罗斯YAMAL天然气项目,这些工程都有马钢H型钢的身影。 ”马钢长材事业部大H型钢分厂作业长夏红雨言语间颇为自豪。
高端产品的研发,靠的是科技创新的硬实力。为此,马钢集团正在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研发平台建设。“我们打造了钢铁材料、绿色制造、应用技术、共性技术的综合研发平台,聚焦轨道交通、重型H型钢、汽车新材料、绿色生产、智能制造等战略产品和关键技术,实施一批重大技术创新项目。”马钢集团公司总经理、股份公司董事长丁毅说。
研发创新成为省属企业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的重要发力方向。在加快建设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的同时,目前省属企业已与省内外近200家高校、科研院所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461个,投资近50亿元。
“衡量研发创新的成效,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创新性产品能否为企业创造持续的效益。 ”在中国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翁清雄教授看来,只有瞄准产业升级大势,顺应消费升级潮流,努力突破关键共性技术,掌握核心领先技术,才能让企业创新的路子越走越宽广。
结构调整,新布局如何拓展新空间
——优化产业布局,强化品牌引领,不断培育企业发展新增长点
3月21日,记者走进淮南矿业集团清洁能源公司,一下子被该公司展示的多幅天然气管道走向图吸引住了。
“这是天然气金安—叶集—金寨联络线项目,旁边是天然气巢湖至江北集中区干线项目,那边是天然气亳州至太和干线项目……”淮矿集团清洁能源公司技术人员王新宇如数家珍。目前,该公司已有5条省级天然气干线获批,总长500多公里,占“十三五”期间新增天然气干线30%。
发展多元的相关产业,相当于企业做了一个“投资组合”,可以有效降低单一产业的经营风险,是企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路径。
对于淮南矿业集团这样的能源企业来说,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是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该集团成立清洁能源公司,就是要向构建煤电气互为支撑、相得益彰、协同发展的格局迈出更加稳健高效的经营步伐。
做强做大商用车,做精做优乘用车,大力发展新能源车,这是深耕汽车产业54年的江汽集团最新的结构优化路径。多年来,该集团已经在商用车领域积淀竞争优势,而乘用车则处于成长阶段。
新能源汽车成为该集团奋力抢占制高点的关键突破口。“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自主品牌与外资品牌差距不大,我们有望实现‘换道超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王东生告诉记者。
企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布局,如何获得市场认同进而不断培育企业经营新增长点,背后的主要引领力量就是品牌。
“自主品牌汽车与外资品牌的差距集中体现在品牌影响力上。所以,我们近年来提出了‘品牌向上\’的总体目标。”王东生说,“在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中,品牌吸引力不足是自主品牌汽车的‘软肋\’。所以,必须保持战略定力,打好这场攻坚战。 ”
“品牌不是虚的,是以产品为载体,靠品质来支撑。我们从设计源头到生产过程,都有完整的质量把控。 ”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商务车公司王保清副总经理说。
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近年来,马钢系统谋划品牌建设工程,全力打造钢铁强势品牌、多元个性品牌、管理精益品牌和文化特色品牌,既在硬指标上取得新突破,也要在软要素上实现再提升。 ”丁毅说,依靠品牌引领,企业才能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
融合转型,优质客户如何增强“黏性”
——提高全员质量意识,不仅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还提供个性化的精益服务
江淮汽车乘用车制造公司二工厂总装分厂的门口,“提高全员质量意识”的条幅十分醒目,布满着员工签名。
“过去质量管控的主要参照指标是合格品率,现在是良品率。 ”王东生说,这种调整就是要引导一线员工树立更高的质量标杆,不能仅以国家强制性标准的最低要求来作为标准,而要瞄准世界先进质量标准。
在“制造+服务”的产业融合发展大势下,企业不仅要提供高质量产品,更需要提供高质量服务。
“我们正在酝酿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化转型。不仅为客户提供汽车产品,也要围绕产品为他们提供一套精益服务和系统解决方案,包括建立汽车融资租赁平台、汽车维护等。 ”王东生说。
马钢正在从生产制造商向着材料服务商转变。 “为了黏住优质客户,我们实施差异化营销服务策略,在重点客户的企业设立服务中心,满足客户个性化需要。同时,我们还提前介入下游用户的早期研发,帮助客户一起开发产品。比如,前不久长安汽车开发新车型,我们的技术人员就在对方的设计院里协同设计,这样也便于马钢的汽车板更好地运用到客户的新品当中。 ”马钢集团科技管理部部长张建博士说,由提供原材料变成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大大增强了客户“黏性”,提升了企业的竞争优势。
目前,省属国有企业的发展状况和经营水平很不平衡,部分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而盈利企业也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省国资委有关人士表示,唯有持续深化改革,协同推进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省属企业才能走在高质量发展的前列。
·专家观点·
激发创新活力是关键
创新是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这种创新不仅包括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创新。而要实现创新,既要有创新性人才,也需要建立创新导向的企业文化和绩效管理制度。另外,合理的人才流动也可以增强企业内部活力。
国企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激活国有产权的内生活力。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有利于调动各类股东的积极性,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更好地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要始终重视员工的个人发展,优化薪酬、职级等制度设计,最大程度激发干部职工的活力、动力。
——中国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翁清雄
着力培育新增长点
当前,国有企业要继续推进“去产能”,不能受能源价格上涨等因素干扰,而放缓“去产能”步伐;加大技术投入,强化科研成果的应用,推动成果产业化发展,提升产业链价值;强化大数据分析等应用,加强对重点“去产能”行业企业的监测。
近年来,安徽省国有企业提质增效取得积极成效,但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仍有差距。未来,应在“瘦身健体”上多下功夫,继续做强实业的同时,着重培育新增长点,发挥好“领头羊”作用。
——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副处长 李红梅
新闻推荐
星报讯(张发平)4月18日下午,全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行动推进会议在金寨召开。会议通报了2017年度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同志脱贫攻坚考核结果,其中马鞍山市在16个...
金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寨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