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力 摄
5月19日,年逾八旬的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退休教师周火生,和昆山市的100多名志愿者一起,再次来到金寨县南溪镇,为贫困学生捐赠物资和助学金,并参加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金寨县希望小学28周年校庆。这也是周火生老人第100次来金寨县南溪镇捐资助学。
在金寨县,周火生的名字家喻户晓,山里群众都称他为“希望老人”,孩子们都喊他周爷爷。
1993年,周火生得知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金寨县希望小学建成,汇去1000元现金,随后又将自己获得的昆山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奖金及积蓄共5000元寄往金寨。1995年初,他第一次来到金寨县南溪镇,看到很多孩子因家庭贫困上不起学,他决心省下工资并设法挣钱帮助这些孩子上学,60多岁的他一趟趟地从苏州、上海等地批发图书,蹬着三轮车到昆山市70多所中小学义卖,所得收入全部用于金寨县希望工程,从此开启了他与金寨县贫困儿童及希望工程风雨兼程24年的助学路。第10次、第50次、第99次,坐火车、转汽车、走山路,数十度风雨春秋,每一次周火生的金寨助学之行都感动着昆山市的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2010年,昆山市周火生希望工程志愿者协会成立,1000多名志愿者加入助学行列,截至目前,周火生和志愿者们共为金寨捐款1000多万元,捐赠物品价值1000多万元,协建5所学校,为10所中小学改善了办学条件,资助贫困学生1500多名,其中130多人考上大学。
熊熊的“希望之火”照亮了大别山,但周火生老人却过着清贫的生活。他每月退休金1万余元大部分用在了金寨县贫困孩子身上,自己只穿一、二十元一件的衣服,省吃俭用就是想能多帮助一个孩子。
从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到金寨县南溪镇,往返近1500公里的路程,24年来,周火生风雨兼程30万里不停歇,谈起自己的助学之旅,周火生说:“只要我身体好,今后我还要不停地奔向大别山,101次、102次……”80多岁高龄的老人依然壮心不已,豪情满怀。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理想)5月14日上午,由省委宣传部、省文联主办的“聚焦新成就展现新安徽”——全国知名摄影家看安徽活动暨“大...
金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金寨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