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新闻 霍邱新闻 霍山新闻 金寨新闻 舒城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六安市 > 金寨新闻 > 正文

农大教授“接地气”,村里有了“土专家”

来源:新安晚报 2018-06-19 10:38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讯“幸亏有汪教授的指导,否则这场雪灾就让我们的蔬菜颗粒无收了。”在六安市金寨县双河镇皮坊村姜农洪杰的眼里,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汪承刚教授就是他的“救星”。

双河镇曾被誉为“皖西生姜第一镇”,生姜是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但由于长期连作等多种因素影响,生姜病害逐年加深,特别是姜瘟病的危害,给生姜产业造成毁灭性打击。洪杰种植的6亩生姜,不仅不赚钱,还倒赔各种成本,成了“烫手的山芋”。

汪承刚经过多次实地调查论证、分析原因,提出了防治姜瘟病、提高生姜品质的技术规范。利用该技术规范后,曾发生姜瘟病的田块,生姜普遍长势良好,未发现明显发病植株,平均亩产达2800公斤。洪杰的6亩地一下成了“宝地”,单产创下3500公斤的历史记录,仅此一项收入就高达30多万元。在此基础上,汪承刚为双河镇制定了生姜生产技术标准,规范种植技术,促使该镇生姜平均亩产提高到2500公斤左右,总产值达1亿多元,全镇户均收入增加1.7万元以上。

因生姜“结缘”,汪承刚立刻成为双河镇的“座上客”。作为蔬菜产业联盟的首席专家,一到生姜种植生长的关键期,汪承刚就马不停蹄地走村入户,为企业、大户“指点迷津”。近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在安徽农业大学采访时了解到,安徽农业大学有很多教授像汪承刚这样化身为“土专家”,通过知识的“金点子”、科技的“金刚钻”,让当地农业产业兴盛起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据介绍,该校在安徽各地共组建了73个县域农业主导产业联盟,选配50名资深教授担任产业联盟首席专家。在这些“盟主”的身后,还有300多名中青年专家组成的农业技术推广团队,他们常年奔波在“三农”一线,穿梭于田间地头,就像绿色田野上的一个个“科技使者”,让江淮大地乡村振兴有了“定盘星”。

仅2017年,他们就为安徽各地引进新品种599个,示范新技术266项,开展技术培训401场,开展技术指导服务2785人次。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共取得新型专利53项,发明专利22项,制定标准、技术规程27个。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见习记者王吉祥

新闻推荐

田野上的“科技使者” 把“绝活”送到田间地头 安农大科技专家群体扎根基层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近日在安徽农业大学采访时了解到,该校在安徽各地共组建了73个县域农业主导产业联盟,选配50名资深教授担任产业联盟首席...

金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寨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农大教授“接地气”,村里有了“土专家”)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