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里的73户贫困户以金融扶贫贷款抱团入股当“股东”,通过“合作社+实体经济+贫困户”的模式,依托合作社养殖湖羊发起了“羊财”,成功脱贫走上致富路。日前,记者赶赴位于淠河村的裕安区众鑫农业专业合作社了解他们的脱贫故事。
转型,养殖户当上“技术总监”
宽敞整洁的羊舍里羊儿欢叫,空气里弥漫着秸秆粉碎后发酵的甘甜和清香。“一只湖羊6个月就可以出栏,而且吃的都是农作物的秸秆,成本低,见效快!”负责合作社日常管理,正指导大家粉碎玉米秸秆的村民沈宜军见到记者打开了话匣子。
今年46岁的沈宜军可以说是当地湖羊养殖的专家了,两个孩子读书,打工收入也有限,于是2012年,沈宜军从务工近20年的江苏宜兴回到家乡。回来后,依靠几亩土地收入微薄,怎么办?看到当地大量种植的玉米、油菜、花生秸秆被废弃没有人要,又了解到湖羊有着不挑食,且生长发育快,肉质鲜美等优点,沈宜军毅然决定当个“羊倌”,搞起了湖羊养殖。
“一只湖羊可以长到50公斤左右,可以卖到1300元左右,纯收入能够有500元。”最初沈宜军自己养了十几只湖羊,渐渐发展壮大规模,作为贫困户的沈宜军率先脱贫。如今他又把自己的养殖场整合到了合作社,夫妻俩都在合作社上班,负责防疫、喂养等日常管理,以“技术入股”能拿到十万元的“年薪”,当起了合作社的“技术总监”。
整合,养殖场成为“合作社”
为什么放着“老板”不干,要把自己的养殖场整合到合作社?原来,沈宜军在养殖初期以种羊养殖为主,出栏量不多,不断繁殖和扩大规模的同时,渐渐遇到各种问题和麻烦。2016年,养殖资金匮乏的沈宜军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找到了淠河村两委,在对沈宜军养殖场情况和资金需求进行实地走访和分析后,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立即协调联系了六安市星供合资金互助合作社苏埠分社帮助贷款。很快3万元的“救命钱”到了沈宜军的手上。随着湖羊不断出栏,养殖场走上了良性发展道路,沈宜军很快还清贷款,并顺利脱贫。
“一个有资金,一个有技术,如果能够联手,一定能把湖羊养殖打造成为带动村里其他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龙头产业!”该村驻村工作队队长胡勇和村两委一起商量,积极做起了“老红”。一场“及时雨”给沈宜军带来了转机,也让沈宜军看到了“小舢板”在养殖行业中的劣势和风险,而通过贷款合作,六安市星供合资金互助合作社也认可了湖羊养殖的市场前景,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撮合”下,资金双方决定“联姻”,裕安区众鑫农业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
抱团,贫困户变身“小股东”
“一个养殖产业要想规模化发展壮大,仅仅依靠自力单打独斗是难以实现的,必须有群众的广泛支持和参与,才能取得共赢。”淠河村村委会主任余光敏告诉记者,经过宣传发动,该村73户贫困户以每户5万元的扶贫贷款向众鑫农业专业合作社投资,户贷社管,入股分红,合作社里73户贫困户占股49%,每个人都是股东。
“这样的好事,我们怎么不欢迎,在协议书上我们都是高兴地签下自己的名字,有的还按下了手印!”淠河村欧祠组村民陈琪高兴地说,自己现在每年不仅有3000元的投资固定收益,还可以参与分红,加之自己在合作社务工的每年两三万元务工收入,日子越过越红火。
聚沙成塔,抱团发展,如今众鑫农业专业合作社标准化养羊场占地50亩,已建成12栋标准化羊舍,存栏羊1260只,其中母羊250余只,每只母羊可年产两胎,预计全年合作社可产羊仔约1500只。余光敏告诉记者,通过探索推行“资金互助合作社+实体经济+贫困户”模式,六安星供合资金互助社为众鑫合作社(实体经济)生产经营提供技术、信息、市场(包销)、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帮助贫困户有效规避了自营风险,再由众鑫合作社为入社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和分红收入,带领贫困户每年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同时也增强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去年底,入股合作社的73户贫困户喜领红彤彤的脱贫光荣证,全部顺利脱贫。
新闻推荐
下列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等法律法规规定,违法经营卷烟等行为被我局依法实行先行登记保存,并于2018...
六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六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