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新闻 霍邱新闻 霍山新闻 金寨新闻 舒城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六安市 > 舒城新闻 > 正文

断剑与记忆

来源:安庆晚报 2010-11-02 00:14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吴有为

 

年轻时,我对新闻敏感而执著,“有新闻的地方就有我”是我在这个城市的人生追求与生活的理由,于是,也就有了一段我与一处古墓青铜剑的邂逅故事,至今,青铜断剑的锋芒仍在记忆里熠熠生辉。

1994年3月18日,一次偶然的相遇,有心的我从一位住在大南门的朋友处听到,大南门胭脂巷工地上挖到一个古墓,民工抢到一把剑。我闻声立即赶到了大南门工地,已是黄昏时分,工地静穆无声,坑坑洼洼的工地间有一长形大坑,这是一处古墓。只见墓头箱已被挖开,外层椁板及内层的棺板已被敲破,外面的封土堆积一边,椁内的白膏泥在夜色中惨白的撒了一地。

墓内的文物已被盗走了,为了新闻更是为了寻找文物,我赶紧报案。市博物馆、市文物管理处、大南门派出所迅速派员来到工地。案件不难找到线索。掘古墓的是工地上的四民工,他们来自舒城县。四民工被传讯到派出所时,还不知“犯了么法”。

原来就在这天下午快收工时,民工汪韦本挖到了一块棺木,他存了心眼没继续开挖,晚饭后,他领着同乡带着镐锹又来到工地“吭唷”“吭唷”挖掘起来。“当”地一响,他放下锹,从土地拔出一块长条。这时一个同乡走过来打趣问:“挖到金子了?”他随手一丢:“拿去,大金条给你。”汪韦本的同乡借着昏黄路灯一看是一长条不知是铜还是铁的东西,他因手中蛇皮袋装不下这一长条,袋中还有一些“破罐”,就将这东西放在地上用镐拦腰一轧,分为两截,装进蛇皮袋中。这几位民工想法朴素,用这些破破烂烂的铜铁卖到废品回收站换几包烟抽抽。他们不知《文物保护法》,不知道地下文物属国家财产,他们以为见者有份,他们为没有挖到金银财宝,而只是一些坛坛罐罐而神情沮丧,认为两个小时白忙活了。

当他们东一锄头西一锹胡乱挖掘一气时,他们并不知道这是一处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古墓,他们不知道这折断成两截的“东西”是一把战国青铜剑。两千多年的历史遗存,体现了先民智慧之光的古青铜剑终究敌不过现代一民工的一镐头。

此处古墓的出现意义重大。大南门被掘坏的古墓地,古称“盛唐山”。西汉元封五年武帝刘彻南巡,自浔阳浮江泊盛唐湾,登盛唐山,作《盛唐·枞阳之歌》,安庆大南门之地遂有“江上蓬莱”之称。安庆的悠久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安庆城自八十年代始已发现挖掘了春秋战国时代的古墓有6处,出土的有越王丌北古剑、剑戈、条、陶器、青铜器等珍贵文物。

相关部门从民工工棚的床底下,搜出了两截青铜剑和青铜勺、壶及青铜鼎各两件。随后文物部门又对古墓进行了挖掘,完好地出土了青铜镞四件、青铜戈一件,清理出了漆器制品,青铜镜残片。这些属于国家二级、三级文物。挖掘时,我蹲在现场,因没有相机,我对这些青铜鼎用白描方法绘成了图。

因我的追寻采访,这批文物得到保护,至今想来特有成就感。事隔多年后,我在博物馆馆长姚中亮先生的引领下,来到博物馆,又一次亲眼见到两千年前的古剑,心中百感交织。在姚馆长的许可下,我戴上手套用一截断剑在采访本上划下一刀,只见几页纸齐刷刷断开,两千年前的这把剑仍锋利无比。我记得古墓挖掘时,墓主人已化为尘土,古楠木棺椁也变成如同面条一样的丝缕状,而青铜剑仍是剑,只是被现代的愚昧无知断送了“金戈铁马”梦。

我还是怀想两千年前那个铸剑人。他是我的祖先,也是安庆人的祖先。我想,若当年就古墓挖掘地建一座“盛唐山战国青铜馆”,岂不是让积沉的历史在此驻足,从而一脉流传,生生不息?

新闻推荐

“八项规定”正在中国基层“落地生根”

“五一”小长假临近,以往这个时期筹谋“坐地涨价”的茶商们,今年有点犯难,甚至开始“自降身价”。中国四大名茶之一“黄山毛峰”的最大生产企业谢...

舒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舒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断剑与记忆)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