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三到大姑家拜年,一进门,就看到乡亲们围坐在茶几边聊天、品茶。品的是功夫茶。功夫茶由彩瓷茶具泡制。和乡亲们打完招呼落座,大表弟熟练地给我沏了一杯铁观音茶。
彩瓷茶具是大表弟前年底从福建带回老家的,价格近2000元。茶具包括茶壶、茶碗、茶杯、茶碟、茶盘等用具。茶壶、茶碗、茶杯、茶碟外表呈彩色,蓝白花纹相间,色彩淡雅,赏心悦目。茶壶、茶碗小巧,尤其是茶杯,和酒杯差不多大。最吸引人的是茶盘,用木头制成,中间雕刻一突起的弥勒佛,斜卧着正在数佛珠。
生活在城市的我,也很少见到这样精致的茶具,在老家农村看到,甚是惊奇。“往年打工回家,带吃带喝的。现在农村什么都能买到,没必要从外面大包小包往家带。这样的茶具,老家难买到,我带了一套。 ”大表弟介绍。
“这玩意,农村人用得习惯吗? ”我问大表弟。在我的记忆里,农村青年人大多外出打工了,在家的中老年人一年四季干农活,口渴了,就端起大碗茶“咕咕”解渴,哪有时间品茶。即使是农闲,他们也没品茶习惯。到了冬天天冷,农活忙完了,乡亲们就在农房堂屋烧火取暖,火堆四周坐满人,边烤火边聊天,烟灰常常熏得人们脸上灰黑灰黑的。
“你就‘老外\’了吧! ”在一旁品茶的大表弟堂哥打断了我的回忆。他笑着说,外出打工的人赚了钱,在镇上相继办起了纺织公司、车辆配件公司等企业,农民外出打工的比往年少多了,他们可就近上班。在企业上班有休息天,他们把农田承包给大户耕种,休息时,也像城里人一样,聚在家品茶、聊天或甩上几牌。天冷了,不再生火,打开空调取暖。 “现在有好几家看上了这样的茶具,准备购买呢! ”
“我还是喜欢喝老家的兰花茶,怎么不泡老家茶呢? ”我对大表弟说。老家位于舒城县舒茶镇,是全省闻名的“茶叶之乡”,盛产兰花茶。 1958年,毛主席视察舒茶,并发出了“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的指示。乡亲们响应伟人的号召,在山坡上栽种了大片茶树。茶叶成了老家的主要经济支柱。以前,乡亲们采茶,最好的茶叶舍不得喝,卖给城里人,平时喝的大多是质量差的“老叶子”或茶末。近年来,乡亲们生活富裕了,也开始享受生活,留下一些上档次的茶叶,自己饮用。
“老家人也喝不惯铁观音,我们一直喝老家茶呢!刚才看你来了,才换成铁观音,我再换回来。 ”大表弟边说边将绿油油的兰花茶放到茶碗里,用开水冲泡两分钟,倒入茶壶,再从茶壶里倒进茶杯。茶水从壶里跳跃着飞入茶杯,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我小口品茗,清香四溢,唇齿留香。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是的,富起来的乡亲,也开始像城里人一样,品茶,享受清福了。
品完茶吃完饭我准备回城,回头看看那茶具,茶盘上的弥勒佛张开嘴,眯着眼,正冲着我笑呢!
本报记者 王明存
新闻推荐
案发后发现儿女均非死者亲生,一审判死刑
舒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舒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