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新闻 霍邱新闻 霍山新闻 金寨新闻 舒城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六安市 > 舒城新闻 > 正文

读书一辈子

来源:安庆晚报 2011-04-27 22:56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王唯唯

 

“文革”爆发那一年,我11岁,刚读完小学四年级,学业就被迫中断了。过了三年,也就是1969年5月,我们全家下放到舒城县舒茶公社一个叫余家河湾的生产队。家刚安顿好,父亲就把我直接送进了舒茶中学。说是上学,其实也是无课而上,因为那年学校刚建,我们有一半时间都放在了挖土坡建校舍上。不仅如此,春秋两季学校还要放一个月的农忙假。今天回想起来,那时最大的问题是没书看,在求知欲最旺盛、脑子最好用的时候没书读,想想,我们这一代人真的是挺可怜、挺可悲的。

舒茶公社是毛泽东主席视察过的公社,那几年全国各地来参观的人特别多,于是公社就组织了一支宣传队,每周都有接待性演出。由于出生梨园世家,我也被召进了宣传队。后来县文化馆胡孟存老师在看了我的表演之后,又把我召到了县文化馆宣传队。

县文化馆有个图书阅览室,说是图书阅览室,其实是有报无书。负责阅览室的是位女同志姓任,山东人,爱人是一位海军军官。一次,走进阅览室,隔着窗户,发现任老师不在里面,我壮着胆子走了进去。因为是第一次,我好奇地四处打量,发现在一书架后面有一小门,我以为任老师在那屋里,就推开门往里看,尽管里面的光线不好,但我还是吃惊不小,里面的书架上,地上都堆满了书。就在我发愣的功夫,就听到任老师在我身后大声叫道:谁叫你跑进来的呀!说着连忙把我拉到一边,并很快地把门关好并锁上。

虽然被赶了出来,但一想到那满屋子的书,读书欲望无比强烈的我,天天就想着如何能得到任老师的恩赐,能让我走进那堆满书的小屋。我曾多次找胡老师帮忙,胡老师的回答是那是要倒霉的,轻则挨批,重则坐大牢。

经过十天的排练,《沙家浜》第二场“军民鱼水情”排出来了。我扮演郭建光。彩排那天县里有关领导和馆里的老师们都来了。看完之后反映都不错,领导也点头拍板可以正式演出。第二天,我在文化馆门口遇上胡老师,胡老师笑眯眯地对我说,你不是喜欢看书吗,现在你去找任老师保准行。我问为什么,胡老师说任老师是个戏迷,昨天晚上看了你的表演,她一个劲地夸你呢。我一口气跑到阅览室,没等我开口,任老师就笑着说是胡老师让你来的吧,说着从里面拿出一个用报纸包好的纸包包给我,并一再叮嘱我别让人看到。我小鸡啄米似地一个劲地点头之后,抱着书就跑出阅览室。

接下来的日子里,除了排练,我就呆在宿舍里看书,至到宣传队解散。这期间我看了大量的书,比如《林海雪原》、《创业史》、《朝阳花》、《红旗谱》、《青春之歌》、《苦菜花》、《铁道游击队》、《我们播种爱情》等,以及很多国外小说,极大地解了我的饥渴。

真正“有书读”是到了1977年,“文革”前翻译出版过的世界名著此时开始陆续重版,书市也开始复活了,到书市“抢书”是最幸福的事。那时我刚刚工作不到一年,月工资虽然只有18块,但买书相当“阔气”,那时书价不高,当年买的四本《红楼梦》,定价才3块多。虽说书价不高,但也经不住我这样花钱,所以每到下半月,身上一无所有,靠借钱或找家人要来度日。

上世纪80年代,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拼命吸收的过程,各个领域的世界名著、各种思想流派,碰到什么就读什么。用我父亲的话讲,就是“拼命追赶国外思潮,盲目恶补。”让我整个认识的“基石”发动动摇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这时的我已是人到中年,突然发现自己此前对世界的认识、思考问题的方式从未跳出从小形成的世界观,相对的,阅读也没有走出这个框架。

当我发现一直遵循的“框架”对一些事情已经解释不通的时候,我决定让认识“重新出发”,阅读方式也随之有了转变。我不再拼命追赶潮流,开始有了追求,对于我们所处的环境以及自身的认识,都期待摆脱以往被灌输的部分认识,重新确立自己的基本判断。此外,我的“自觉”还体现在写作上,有朋友认为我在2005年后写作风格和思想深度都发生了转变,但其实我在2000年初就已经有意识在改变。所写的作品,大都融入了我对自身以及历史更加个性化的思考。

蓦然回首,经历过书籍匮乏的年代,我对书自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但我对藏书却没有多大兴趣,尤其在年纪渐长后,买书于我更是一件“谨慎”的事,年轻时会觉得这本书我现在不看,可以放起来以后看,现在年纪大了,就觉得没什么以后了,更多地想现在是不是要看?所以出手不像年轻时那么痛快,买书的心境也不一样了。但我读书的心境始终没有变。近几年虽然身处领导岗位,工作压力过大,精力也有点跟不上,也曾有心给自己“放放假”,在阅读方面稍为放松点,但实际上,多年来的阅读习惯已令我难以放松下来。我对消遣性读物没兴趣,觉得没有意思。我所钟情的始终是那些具有思想深度的作品,期待着被思想的火花突然击中,这时就会很振奋,产生一种快感、一种满足。

读书几十年,如果真要给自己做个小结的话,我想,读书就是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人都有一种愿望,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生活的世界是怎样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读一辈子书吧。人往往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想法,需要表达才去写作。对于我来说,写作就是由阅读而延伸出来的,它并不是一种用于求取成功的事业,阅读本身才是第一位的,才是最要紧的最热爱的。

新闻推荐

两张贺卡 ■程道莲

自从手机和电子邮件普及后,我已经有很多年没有收过纸质的信件了,所以当邮递员将一个手写的信封交到我手上的时候,一股喜悦之情溢满心间。打开信封...

舒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舒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读书一辈子)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