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一点多,很多人都进入了梦乡,可舒城县城关镇郊的村子却热闹了起来。
不宽的村路上停满了小货车,村民们正忙着将刚刚采摘下来的香葱、香菜、生菜等新鲜蔬菜装上车。很快,一辆辆满载着蔬菜的货车就消失在夜色中。
一个多小时后,货车顺利抵达合肥。几个小时后,这些叶类蔬菜将装进合肥市民的菜篮子,成为他们的盘中餐。
在舒城县的十多个乡镇,这样的情景每天都在上演。这里,一共有近22万亩的“大菜园”每天都在源源不断地为合肥市民提供优质蔬菜。
“进入夏天后,每天都特别忙,晚上都睡不了几个小时。”走进其中一户村民黄自永家的蔬菜大棚,他们一家人正在大棚里忙着收菜、装袋、称重。
黄自永家共有近十个大棚,这两个月是豆角生产旺季,夫妻两个根本忙不过来。他不仅把正在放暑假的儿子、女儿叫来帮忙,还雇了10多个工人。“我每天都要往合肥送菜,一天要送2000多斤。”黄指着分好类的菜告诉记者,这些菜基本上都是送到合肥的蔬菜批发点、超市和酒店,“等级好的能卖到5元一斤,差些的大概3元左右吧。”
交谈中,记者了解到,在舒城,现在共有22万亩蔬菜基地,在合肥市场供不应求。“我们舒城适合种菜,土壤好,水质好、空气好,种出来的菜都要好吃些。”舒城县农委副主任李鸿说。
正如他所说,舒城县地处大别山东麓、巢湖西岸,与合肥市区有一定的距离,没有大型污染性企业存在,土是砂壤土,水是万佛湖的矿泉水,还有着全省最高的森林覆盖率,是发展优质、安全、无公害蔬菜的理想区域。2006年11月,合肥市菜篮子办公室到舒城进行调研拉开了序幕,很快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舒城成为合肥市一个“菜园子”。
“可以说,我们县的菜就呈现四个特点:品种全一点、口味鲜一点、价格高一点、销得快一点。”说起舒城菜,该县农委副主任李鸿很有底气。正如他所言,周谷堆市场的管理员也告诉记者,舒城菜在合肥确实很受欢迎,在合肥蔬菜市场上占有三成的份额。“也就是说,我们合肥市民菜篮子里的每斤蔬菜中有近三两来自舒城。”
好菜除了有好品质,还要有好的保障。据了解,舒城所有蔬菜进入合肥市场之前,舒城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都要组织人员进行抽样检测,上一道安全保险。
舒城县杜世忠副县长告诉记者,舒城得天独厚的蔬菜种植环境,优越的区位优势,严格的安全保障,加上省城潜力巨大的市场及其主动抛来的绣球,都足以充分证明,在融入省会经济圈发展之路上,舒城蔬菜所承载的不仅是合肥人菜蓝子的保障,更是舒城经济发展融入合肥经济圈的开篇和序言!
“我们舒城的蔬菜,在大别山的土里长的、用万佛湖里的水浇的,还没受到任何工业污染,是真正意义上的无公害绿色食品。”
——舒城县副县长杜世忠
新闻推荐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合肥市庐阳区用教育构筑民生幸福最强支撑
——合肥市庐阳区用教育构筑民生幸福最强支撑
舒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舒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