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惠及民生,教育为本优先。探析庐阳教育的崛起之路,我们清晰地看到一个大写的“民”字。
教育是根植于一座城市和一个区域的,它对这座城市的价值体现,对于这个区域的融合程度,是其区域华丽转身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以“优质均衡铸就首善教育”为宗旨,紧紧围绕“农村学校城市化、城区学校优质化、办学条件标准化、义务教育均衡化、庐阳教育现代化”的奋斗目标,高度关注教育民生。
数字 书写博爱胸怀
大杨镇十张小学的黄亚明同学来自舒城县晓天镇,家庭经济条件困难。可是在学校里,黄亚明一点没感觉到跟别的同学有什么不同。跟当地学生比起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受着同等待遇。2013年6月,黄亚明被评为合肥市“十佳好儿童”,同年10月,他再获合肥市十佳优秀少先队员荣誉称号。
从2007年起,我区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贯彻落实合肥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实施办法,深入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作业本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零障碍入学。
2013年,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补助资金实际到位1959.87万元,实际拨付率100%,资金使用率100%。2013年我区全面免除教科书折合费用652.64万元。2012年9月起,把19中学住宿生生活补助和寄宿费补助纳入区财政预算,由财政拨付,每人每年补助生活费1250元、补助住宿费1300元,每年补助费用合计76.5万元。我区还重视对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2013年已资助456名家庭经济困难高中生,累计发放资助资金68.4万元。(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
均衡 挥洒大气风范
百年名校南门小学在“内涵强校”、提升教育质量的同时,先后通过办分校、“捆绑”等方式,与古城小学结成共同体学校,形成开放性、集团化办学格局的“教育联盟”,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做出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南小输出了先进的管理理念,输送了优质的教师资源,更重要的是,南小恒盛、古小也逐渐具备了“造血”功能,在当地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面对城乡二元结构状况,提出“高位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经过多年努力,我区教育不管是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建设,不管是城镇学校,还是乡村学校,都有了巨大的变化,不断向群体均衡教育目标迈进。2013年,优质教育资源继续北扩。45中及长二小的橡树湾校区已建成并招生。南门小学即将在经开区开办分校,庐阳教育的品牌输出、管理输出,将解决经开区部分居民子女“上好学”问题。
多元 演绎万丈华光
2013年,我区新办2所公办幼儿园。目前,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形式,基本构建了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体系,有效扩大了庐阳区域内学前教育资源,解决了北部地区及乡镇地区学前教育资源布点不足的问题,将教育均衡化向学前教育延伸。2013年普惠性幼儿园增加6家,总数达11家,占全区幼儿园总数的70%。
我区以“社区有学校,大学无门槛”的社区教育工作理念,创新提出了“一街一品,一居一特”工作思路,主动作为,积极协调整合辖区教育资源,加大经费投入,全面推进社区教育实验工作,丰富了社区教育内涵,涌现了如四里河街道的礼仪培训、双岗街道的刺绣培训、林店街道的外地来打工者夜校、逍遥津街道的市民合唱团等品牌项目。目前,全区基本实现了“省级社区教育示范街道”全覆盖,2013年荣获“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 ·任琨·
新闻推荐
本报讯(汪芳喜 记者 卢向波)9月26日12时10分左右,在合安高速公路往安庆方向102KM处发生一起翻车事故,满装1000多只鸭子的货车失控侧翻。高速交警三大队民警到达现...
舒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舒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