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张倩
通讯员 朱宝 丁文新
最近,一对舒城农村的小夫妻在当地火了,因为他们让大家再一次相信了爱情,看到了梦想。两年前,陈巍和胡国奇这对80后恋人为了在一起,放弃了大城市的稳定工资,回归山野,卖起了农货,养起了土鸡。关于爱情和创业,他们用行动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双双辞职 返乡为农
一个是黑龙江大学毕业的东北汉子,一个是求学于河海大学的舒城姑娘,学习水电水利专业的两人在上大学之时应该做梦也没想到,如今会留在农村,成为地地道道的 “乡里人”。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陈巍和胡国奇的经历和前段时间很火的辞职女教师有异曲同工的地方。提及当初辞职的初衷,两人都笑了起来。
东北小伙儿陈巍今年34岁,辞职之前,他在中国水利水电第11工程局工作,期间还担任过京沪高铁济南段项目经理,月薪过万;胡国奇从河海大学水利水电专业毕业后,在淮北电力公司上班,工作生活上也是安逸舒适。
2009年前后,看似没有交集的两人由于业务上的往来,接触开始频繁起来,一来二去就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并于两年后走入了婚姻殿堂。
因为两人工作异地,距离也就成为他们之间最大的阻碍。 2013年,陪胡国奇回老家时,陈巍一眼就爱上了这片秀美恬静的皖西山村,两人一合计,决定留下来,一来能聚在一起,二来也圆了“田园梦想”。
开淘宝店 喂散养鸡
在晓天镇方冲村,经过实地调查、走访,夫妻俩决定从农产品销售做起,开了一家名为“大别山欣然原生态农场”的淘宝店。大别山区物资丰富,什么土猪肉、山野菜、土蜂蜜、手工粉丝等,在城里可是稀罕物,但山里十分常见。陈巍和胡国奇要么自己制作、要么一家家到农户那去收购,经过简易包装后,再放在自己网店上销售。
“大别山农家散养土鸡蛋,粮食喂养,量少”,“黑猪农家自养一年,纯粮食喂养”“农家自制,柴火熬制特级猪板油”……胡国奇给每样商品加以朴实的文字进行简单描述,再配上陈巍亲自拍摄的图片,就上架销售了。不刷好评,不做假销量,不过度包装,两人靠真材实料赚回头客,平均月赚一万多元。陈巍说,每逢节假日,网店销量更是火爆,像今年清明节,他们一共卖出蒿子粑粑2万多个,可累坏了做粑粑的乡亲们了。
网店运作走上正轨,夫妻俩又琢磨着搞起了养殖。当地一个农业公司老总了解到陈巍夫妇回乡创业的事,很受感动,免费提供了40亩桂花树林给他俩使用,于是今年3月,夫妻俩购入6000多只鸡苗,跑到山上喂起了土鸡。
虽然是两个工科专业毕业的“门外汉”,但琢磨起技术来丝毫不含糊。他们买来相关书籍,上门请教养鸡大户,几个月来,孵育、配料、防疫的事完全不在话下。相对于市面上常见的四十多天即出栏的肉鸡,陈巍养的鸡地地道道是“土法散养”。每天鸡在桂花林里觅食,偶尔辅以玉米、稻谷等“补充营养”,晚上就飞到树上 “睡觉”,陈巍说“慢工出细活”,他打算把公鸡养到7个月,母鸡养足1年才出售。
困难重重 乐观面对
谈及和以前生活的差别,陈巍说他不后悔当初的决定,只是现在生活条件不太好,有些委屈老婆和母亲。 “我妈妈也从东北过来了,为了照顾那几千只小鸡仔,一家人都搬到了鸡场内的简易房里,冬冷夏热,那滋味儿,谁住谁知道。 ”陈巍说,他已经想好了,等有了钱,再在河边盖个楼房。
接下来,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资金短缺、销售渠道拓展等问题都会接踵而来,尽管困难不少,但俩人从未想过放弃,依然乐观面对。 “网上客户觉得我家东西好吃,好几个都提议想来咱们这地方搞个乡村旅游呢!再过几年,说不定我俩真会开个集餐饮、旅游于一体的农家乐会所! ”陈巍和胡国奇就这样互相鼓励着,也一同坚持和努力着,他们坚信,创业的道路会越走越宽。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胡明兵近年来,农村违章建房现象屡禁不止,其中原因非常复杂,本报记者在多年接访和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基层政府处理违章建筑时执法弹性太大,是很重要的原因。今年8月,歙县一农民向本报反...
舒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舒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