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柳州茶叶,很多本地市民外地朋友对其并不是很了解,它没有成为柳州家喻户晓的茗茶,它也没有成为外地朋友的柳州特产首选,但是,柳州茶叶在业内,外地茶商争相来收茶,各地茶叶评比活动中频频获奖,给人一种“墙里开花墙外香”的感觉。
墙外:本地茶外地频频获奖
随着舌尖上的美味——柳州酸笋的风靡全国,柳州螺蛳粉的强势出名,柳州的茶叶,在外地的评价也是相当地有分量。从2005年开始与国内各种名优茶评比最高奖项较上了劲儿,多年参选获得奖项无数,单是2011年就获得了“桂茶杯”、“恒天杯”、“中茶杯”等全区 、全国名优绿茶评比特等奖 、一等奖奖项92个。在2012年广西名优茶评比中,获得广西名优茶评比获得2个金奖 、7个银奖。5月份,柳州市茶业协会组织选送了19个茶样参加2012中国(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暨“中国名茶”评比,全部获奖。记者在走访市场发现,柳州茶叶品质也是有口碑的,单是柳州的产茶区就有三江县名优绿茶产区;融水县 、融安县特色茶产区 、融水与柳城县名优绿茶 、优质红茶产区;鹿寨出口绿(红)茶产区四大产茶区,四大区域涵盖了柳州市5个县 、20个乡镇。
如此多的奖项,如此多的荣誉,不得不说柳州的茶叶具有一定的名品水平,能够成为茶叶中的品牌商品,代表柳州这个城市对外宣传的一个符号。“我们柳州的茶叶品质是可以肯定的,这些年茶叶参赛获得的荣誉 、外地收购量取得的成绩就可以证明。”在今年年初茶叶协会的工作会议上,众多代表都如是表示。
墙内:本地接受程度不够
虽然柳州茶在评比中取得了骄人成绩,但是对于柳州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的口味不同,因此爱好也不同。一直对茶叶有着很深感情的蓝振元先生在业余时间考取了国家茶艺师资格证书,对于柳州茶,蓝先生认为,柳州的茶刚刚起步不久,老百姓不太认可,现在情况是墙内开花墙外香。
这几年推广力度加大,价格一路攀升,在一些级别比较高的茶博会上,都得到好评,卖价也好,因此柳州茶在外地知名度还不错。
但是由于起步晚,品质还不够稳定,与历史名茶相比,目前还无法形成较强的竞争力."据了解,柳州大面积人工栽培 、种植采摘茶叶起步比较晚。柳州市茶叶协会的工作人员介绍,柳州茶叶种植始于1965年,是现在的广西华盛集团四塘农工商有限公司种植的2000亩云南大叶种。1968年,国营柳城华侨农场茶厂和柳城县国营伏虎华侨农场茶厂分别种植2000亩和300亩。而从1988年,三江县八江乡布央村在扶贫项目支持下,开始种植茶叶220亩,成为柳州市最早种植茶叶的乡村。
因此,三四十年的柳州茶产业的形成,使得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柳州的茶叶质量不是很稳定,因为缺乏大规模的茶叶加工企业,多数是民间小厂自己加工,三江 、融水等高
山地区,茶青(未经加工的生叶)质量一般都很好,但加工技术不稳定,有时候难达到高品质的茶叶。
因此不少茶叶爱好者都感觉到柳州的茶庄基本上没有泡柳州茶,说是柳州的茶,人家不感兴趣,也有些会泡红茶,但是比较少。
未来:品牌意识逐渐加强
虽然柳州茶在茶庄不怎么受欢迎,但是在茶叶市场,出现多家专门经营柳州茶叶的商家,有在锦绣路 、海关路以及驾鹤商业街茶叶市场开店的三江布央茶叶,还有三省坡茗 、伏虎茶等等,从百元到千元的茶叶从不缺乏爱好者。
起初柳州茶叶种植生产并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商品,在柳州经营三江多耶楼茶叶多年的曹洪斌讲道:“最初三江的茶叶都是卖给外地茶商,本地都没有专门经营自己茶叶的店面。”随着三江茶叶品质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本地茶商开始意识到本地茶叶的厉害之处,2000年初,三江出现了第一家茶叶专卖,三江多耶楼茶叶。在2006年初,多耶楼走出三江,走进柳州市场,随后柳州本地的一些高端茶叶也开始逐渐摆脱散茶出售给外地茶商的局面,柳州茶逐渐打造出自己的品牌。
对于本地茶未来的发展,多数茶友认为在品牌宣传上,要加强品牌影响力,在茶叶品质上,要形成大规模茶场 、提高加工技术,增强市场竞争力,通过品质赢得口碑,通过品牌赢得名气,让柳州茶逐渐走入民心。
新闻推荐
捡到钱包苦等失主 罗建玉等不到失主只好交给巡警帮找,钱包最终物归原主,失主连连致谢
讲道德做好人对您说声谢□通讯员徐文秋晚报讯6月16日17时24分许,在柳务工的柳城县美女罗建玉到一工行自动取款机上取钱时,无意中发现旁边一台取款机上躺着一个黑色钱包,但附近并没有其他人。“一定...
柳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柳城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