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柳城县社冲乡平村发生20多户瓜农种植的上百亩冬瓜滞销事件,导致不少农民将冬瓜踩烂、砸破在地里。这种农产品无价又无市,给农民造成了损失的现象,在国内各媒体都时有报道。人们不禁要问,农产品发生滞销的根本原因何在?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冬瓜好种销售困难
“往年种植冬瓜,最高的可以卖到1公斤1元,而现在0.2元每 公斤都卖不出去。”柳城县社冲乡平村村民黄荣华说,村里主要是种植葡萄为主,冬瓜属于“副业”,田间管护比较简单,投资小,生长得也很快,一亩可产5000公斤左右。因此,村民在种植前也没考虑市场因素。而现在发生滞销现象,大家也没什么好办法,只得求助于媒体,希望卖出多少算多少。
当谈到发生滞销原因时,黄荣华也大为不解:“种什么都是根据往年的经验,现在卖不出去,明年就不会种植冬瓜了。”记者了解到,目前社冲乡平村还没有开展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农民种植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
柳城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说,往年确实出现过冬瓜销路好情况,不少农民知道后,利用“闲田”种植冬瓜希望卖个好价钱,增加了收入。殊不知,冬瓜销路好是有一定原因的。如我国南方地区受到自然气候 、病虫害等因素影响,叶菜类蔬菜出现大量减产的情况下,市场蔬菜选择面减少,冬瓜的销路才会看涨。今年南方地区叶菜类蔬菜供应正常,冬瓜市场需求大幅下降,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加之冬瓜的主要消费市场不在本地,而是在广东、云南等地,涉及运输成本,受市场因素的影响就更大。
加强引导降低风险
“呼吁市民购买滞销冬瓜,也许可以解决一时之急,但并非长久之计。”市蔬菜站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柳州市对大宗果蔬等主要农作物生产,采取了规模化、标准化的基地生产,以及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另外还有村屯开展有“订单农业”,组织企业、农村经纪人等形式对农作物进行收购,这些都保障了农民种植的收益。但是,对于一些农户零散种植的农作物,还未能达到全面覆盖。
记者从市农业局了解到,今年柳州市计划培育一批管理规范、运作良好,示范效果好、成长潜力大,能够有效带动当地农民增收的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鼓励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让农户更多分享加工销售收益。另外,努力扩大农民合作社总量,逐步扩大合作社的规模,规范合作社发展,今年新增农民合作社50家,总数达到1252家,争取用2年到3年的时间,全市实现村村有农民合作社的目标。引导农业针对市场需求开展种植,将农户的市场风险降到最低。
日报记者兰天
新闻推荐
8月11日,柳城县组织专武干部、民兵和职工参加军分区组织的为期两天的冲锋枪实弹射击、轻武器分解结合、手榴弹投远、警棍盾牌操、5000米中长跑等内容的军事基础课目比武竞赛。比赛过程中,全体参赛...
柳城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柳城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