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义务植树
电工班义务帮居民修电器○○记者范桢走进柳钢厂区,来到柳钢物业公司,在一间小小的工作室里,几名电工师傅各自忙着,有的在修理老旧电风扇,有的在维修电磁炉。
这并不是他们的日常工作,而是一份志愿服务。熟悉他们的人都知道,每个月的第一或第三个周六,这个志愿服务队会准时出现在元岭社区,免费为居民维修小家电。3年多了,他们从未“失约”过。
“看着别人助人为乐,我也来!”渐渐地,越来越多人加入这个队伍,柳钢物业公司从一支志愿服务队扩展成一个志愿服务工作室,志愿服务成为大家的一门“必修课”。
举手之劳换来声声感谢
1月9日 、2月20日 、3月5日 、4月16日 、5月7日……在党员青年志愿者工作室的黑板上,写着一份简单的工作表,详细一问,这些日期就是每个月的第一或第三个周六。到了指定时间,他们就拿起工具箱,到元岭社区“摆摊”。
取暖器 、电磁炉 、吹风筒 、热水壶……摊点刚摆好,附近居民就拿着小家电来维修,一个上午,这些青年电工就收到近30件电器。
“别的小区都是3月‘学雷锋 ’搞活动,我们这里的\‘活雷锋 ’一直都在!”家住钢城街道社区的老匡是这支电工志愿服务队的忠实粉丝,80多岁的他已经和服务队的小伙子们成了好朋友。不光是修电器,老匡家里有困难,志愿者也会出现。如今,这支志愿服务队的名气越来越大,住得远的居民纷纷慕名而来。
“我们并没有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只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在双休时做一些义务工作。”志愿者庞希说,一般拿东西来修的都是老人家,他们行动不便,家里电器坏了又不舍得扔,修理电器对我们来说都是举手之劳,能帮就帮。
走进乡村扶贫帮困
柳钢物业青年志愿服务队不仅仅帮助元岭社区的居民们,他们还经常下乡,扶贫帮困。早在志愿服务队成立之前,青年志愿者们跟着柳钢集团大部队,深入县乡,走进学校,来到困难户家里,送上物资,帮忙修理家电,宣传用电安全知识。
去年3月18日,柳钢物业公司 、柳钢医院一行19人组成“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来到柳城县大埔镇六休村,在屯里的广场摆起长桌。电工 、清洁工 、医务人员齐上阵,各司其职。“今天雷锋到我家,给我看病修家电咧!柳钢的志愿者好嘞……”前来测量血压的83岁的陈翠娥奶奶看到这一幕,现场为志愿者服务队唱起了自编的山歌。
给学校送家电用品,给孩子送书包,给老人送慰问品,给厂区植树,柳钢物业青年志愿服务队一直在坚持,坚持到扶贫点帮困。
让更多人加入志愿服务
“都说‘雷锋三月来四月走 ’,为什么\‘雷锋 ’不能永远在大家身边?我们要打破这个\‘魔咒 ’。”对柳钢志愿服务团队来说,志愿服务不是一句空话,他们把志愿服务变成一项长期活动,并逐渐扩大队伍。
电工班的志愿服务精神影响了更多的公司职工,渐渐地,柳钢幼儿园幼儿教师 、道路管理队队员都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将志愿服务的范围扩展到道路管理队的“三面红旗”活动 、托幼中心“名师工作室”。现在,这支青年志愿服务队更名为柳钢物业党员青年志愿者工作室。
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专业优势,组成爱心帮扶服务队 、家庭教育网络服务队 、厂区植绿护绿队 、物业党员青年突击队,为社区居民 、城乡居民 、幼儿家长 、特殊儿童提供爱心服务,同时借助“名师工作室”、“技师讲堂”等培训资源,加强培训,提升志愿者服务技能水平。
“志愿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企业,柳钢也要履行社会职能,立足岗位,用好资源,反哺社会,服务于民。”柳钢物业公司经理黄启雷说,志愿服务从一个电工班做起,到柳钢物业公司,再到柳钢集团公司,他们会坚持把志愿服务做下去,传播影响力,让更多人参与到活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中,带来更多正能量。
新闻推荐
老同学毕业70年后再相聚○○见习记者吴祉婧晚报讯“谢玉华和赖建勋从北京回来了!赶紧聚一聚……”85岁的杨克辛老人得知许久不见的小学同学从北京回到柳州,今年又恰逢他们小学毕业70周年,他赶紧组织...
柳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柳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