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水碧净,休闲垂钓。
屯中大树下 ,乘凉兼小憩。
滚水坝休闲山庄一隅。
滚水坝下游的乡村风景。
好水美罗非 ,个大味鲜美。白鹅屯简介:
白鹅屯坐落在柳江县成团镇白露村,位于成团镇南部约4公里。全屯现有371户,人口1650人,耕地面积1312亩,鱼塘面积300多亩。60%的农户从事水产养殖 ,茨菇 、莲藕等经济作物也是该屯的产业支柱。2010年人均收入3100元,其中水产养殖收入占四成。滚水坝边建有农家乐山庄 ,供游客垂钓 、烧烤 、娱乐等。
□记者赖柳生实习生李家健文/图白鹅屯所属柳江县成团镇白露村,距成团镇约4公里,该屯因建在白鹅山下而得名。
盛夏时节,和着扑面的热风,记者前往白鹅屯,探究村民产业开发增收的途径。
白鹅屯有丰富的水源,著名的滚水坝发源于此。穿过屯边的山坳,滚水坝即映入眼帘。随行的村干部介绍,滚水坝上游为崇狂河。
记者在坝上观察到,崇狂河四面环山,河水清澈,坝上流水哗哗,远远就能听到。这里的远山近水,恬美静好。河里的鸭子嘎嘎的叫声和坝上的流水声交织成了一首首乡村交响曲,淳朴,自然,和谐。
“离坝首不远,有地下水涌出,滚水坝的水质好,都是地下水带来的,是村民致富的‘神水 ’。”村干部 自豪地说。
在滚水坝徜徉,可见当年特定时期修建时的一些烙印。这座宽约20米 、落差约10米的大坝,兴建于全国“农业学大寨”的背景下,于1974年开建,两年后完工。如今,在水坝的显眼处,还可见当年所刻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岁”等字样,字迹虽然斑驳,但依然可辨。
修建滚水坝,无论在当时或是现在,着实造福了一方百姓。数十年来,这座水坝一直恩泽着这片区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白鹅人。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滚水坝不仅没有消退活力,反而阐释了新的时代意义,带给这里的百姓新的惊喜。
“滚水坝的水质好,养的鱼没有泥味,味道鲜美。”白露村党支书覃运堂介绍,崇狂河冬天水温在18℃至20℃之间,村民利用这一优势,发展反季节养殖罗非鱼,包括白露村各屯在内,2010年鱼产量达1200吨。“成团罗非鱼”在周围市场每公斤比其他鱼类高出2元,村民从中获得利益。如今,发展养鱼业成为村民重要的经济来源,鱼远销广西各地。
从滚水坝往下俯瞰,建在坝下的一口口鱼塘星罗棋布,有的地势高有的地势低,一条条小道将鱼塘分隔开,宛若梯田一般。顺势而流的水,流经每一个鱼塘,所以这里的每口鱼塘,都是利用了滚水坝的水。
如今,在白鹅屯村民眼中,滚水坝不再仅限于灌溉,而是正依托它积极推进“沼气—— — 种草—— —养鱼”的循环种养模式,发展生态农业。同时,积极发展农家乐旅游。近两年,有的养鱼户根据游客喜欢钓鱼和郊游的特点,发展了游钓渔业,目前全屯开办游钓渔业的有16户。每每双休或节假日,同事朋友 同学成群结队,家人亲朋三五成群而来,或赏山水风光,或品农家佳肴,或垂钓烧烤,岂不乐哉。此刻,鱼儿在腾跳,游人在垂钓,那份期盼那份惬意,真是一竿一快乐,一鱼一美味。
滚水坝不远处就是白鹅屯的村落,红砖黑瓦的房子居多,也有两层小楼散落其中,水泥道路纵横交错。白鹅屯因为白鹅山上一个“母鹅下蛋”的水印得名,如今已有数百年历史。
屯里一棵同根树为村民所津津乐道。令人称奇的是,这棵同根树是榕树和樟树环抱在一起,相互交错,枝桠盘根错节,树盖如伞,村民常常在此休息纳凉。
据说,榕树的历史比村庄都长,多年来,村民的护树意识很强,无人敢轻易破坏它。村民们奉此树为“社王”,以此寄托对祖先的崇敬。
新闻推荐
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592元 符合条件的家庭请于8月20日前到所辖社区申请认定
□记者雷媛媛晚报讯昨日,市民政局公布2011年柳州市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新标准从去年的364元提高到592元。低收入认定标准提高后,柳州市将有更多的低收入群体能享受低收入家庭社会福利政策。符合条件...
柳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柳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