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讲述只留下桥墩的老水寨围城的过去。
↑高温季节,老水寨屯的少年在河里戏水纳凉。
↑人们在谭公庙前观览。
↑老水寨围城留下的“枪眼”。
↑老水寨屯沿河风光。
↑田野远处的木罗山,近处的稻田丰收在望。
□记者赖柳生实习生 李家健文/图木罗村老水寨屯,离柳江县城拉堡镇很近,从镇上往西南方向行2.5公里路程就到了。
眼下,正是稻穗泛黄的季节,顺着村道柏油路,记者来到这里,探询有关它的种种传说。
在老水寨屯,关于“木罗山悬棺”的传说延续了上百年。村里人说,这里遍地都是故事,四面环水的老水寨、老城墙上的枪眼、谭公庙的前世今生……村里的人都能说出点故事来。老水寨人喜欢传诵它们。
老水寨四面环水,只有一座石桥通往小岛。环村的河流唱着欢快的歌,河两边,竹影婆娑;河中央,孩童戏水—— — 炎炎夏日,也被这一泓绿水这欢声笑语赶得不见了踪影。
约两百年前,老水寨的祖先就开始在岛上生息繁衍。曾经的木桥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两个桥墩,风吹日晒,如今已青苔满布,杂草丛生。
相传,清朝年间,木罗山一带匪患猖獗。一到晚上,木板吊桥就被村民卸下,以防土匪偷袭。岛上至今还保存着的部分古城墙,见证了那段历史。村民小组长刘玉雄介绍,过去水寨的外围砌着两米高 、二十厘米厚的围墙,面对土匪的进攻,村民就用自制的土枪、“猪仔炮”来防卫,“没有弹药,就砸碎铁锅,把碎片和火药混在一起装进土炮里”。斑驳的城墙上,至今还残留着枪眼。
如今,村民都已搬离小岛,老水寨人就把小岛变成了旅游点。他们在岛上建起农庄,栽种瓜果蔬菜,养殖牲畜家禽,还建有各种娱乐设施。
老水寨背靠木罗山,木罗山见证了村庄的历史,也留下了神秘的传说。
相传,曾有一支被打散的太平军部队驻扎附近,部队的将领弥留之际,要求部下将他的棺木安放在木罗山中部一个岩洞中。木罗山为石山,没有通往上面的路,部下硬是在近90度的岩壁上凿下千余级阶梯,用绳子将棺木吊上岩洞,然后再将阶梯毁坏。这就是流传了上百年的“木罗山悬棺”传说。不过遗憾的是,上个世纪80年代,村里一名胆大的年轻人爬上这个岩洞,盗取宝物后,将棺木从山上推下。如今,这人和宝物不知所终,只留下了种种传说。
谭公庙是老水寨的又一胜地。谭公庙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庙宇,只是一块巨大的石头,中间自然镂空。周围林木茂盛,洞内清凉舒适,洞口石壁上书有“别有洞天”四字。据传这里曾经香火旺盛,十里八乡的村民都来进香。洞内一块嵌满贝壳的石头被村民津津乐道,并小心保护起来,是沧海变桑田的见证。
据了解,老水寨人的主要收入是蔬菜种植、劳务输出和农家乐旅游。木罗村党支书刘彦雄介绍,因为老水寨距离县城近,不少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也因为距离近、交通便利的缘故,很多城里人周末把这作为游玩目的地,农庄一年能接待几千游客。这里绿色的无公害蔬菜、土鸡土鸭等……吸引着城里的人们,一到双休或节假日,这里满是“吃喝玩乐”的人。
在老水寨屯桥边,刘支书对记者说,他有新的期待:“听说县里有将进德、木罗一带规划为柳江后花园旅游带的计划,而风光旖旎、富有传说的木罗及老水寨自然是游客乐于光顾的地方。因而,如果能进一步打造这一方‘风水宝地 ’,建成有规模上档次的市民休闲度假的旅游区,则可进一步造福这一带的村民。”
老水寨屯简介:老水寨屯距柳江县城2.5公里,有柏油路直达村屯,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美。村民姓刘 、钟 、黄 、李 、陈 、肖等。绕村而过的水寨河在村头形成一个四面环水,面积近十亩的独立小岛。岛上建有水寨金乐园,设有羽毛球 、气排球场 、游泳池和烧烤场等可供游人游玩。
新闻推荐
阻断狂徒逃亡路 柳江警方因参与处置合山市“6·11”杀人劫持人质案有功获表彰
□通讯员韦茂记者肖军晚报讯昨天,记者从柳江县警方获悉:自治区公安厅于25日召开表彰大会,对处置合山市“6·11”杀人劫持人质案中的有功单位及人员进行了表彰,柳江县公安局因在参与处置过程中反应迅...
柳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柳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