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干部在向群众述说当年日军的暴行
核心提示
*同胞血恨史为凭,日寇烧杀岩作证。昨天,由社会各界自愿捐款捐物9万多元修建的柳江县三都镇马仔岩22位遇害同胞纪念碑陵,在8月15日—— —日本侵略军无条件宣布投降的日子正式落成。这里曾发生过一段什么样的历史?为何事隔67年之后,人们要在该处建碑陵纪念他们?
□记者李书厚通讯员周坦实习生江璇
齐聚马仔岩纪念遇害同胞
柳江县三都镇里贡村板旺屯南约一公里处,有一座绿树葱茏独立的小石山,远看酷似一匹小马,故名马仔山。山脚有一岩洞,深九米,宽约两米,高约一米多,俗称马仔岩。如果不是67年前的那场烟熏火燎,人们或许不会把它铭记心里。
昨天上午,这里从未有过的热闹,鞭炮齐鸣,柳江县三都镇马仔岩22位遇害同胞纪念碑陵在此落成。
在新建成的碑陵上,竖立着8块墓碑,上面密密麻麻地刻着遇难者和其亲属的名字。记者看到,村民韦有芳一家5口全部遇害。
而作为至今唯一幸存的韦成积,也与他母亲的名字一同被刻在了墓碑上。一条书写着“马仔岩22位无辜同胞惨遭日寇烧杀遗址”的横幅悬挂在碑陵上方,让人一眼就晓得了这里曾经发生悲惨的一幕。 碑陵旁边,即是村民遇害的马仔岩。只见洞口两边,被用红油漆书写着一副对联:同胞血恨史为凭,日寇烧杀岩作证。横批为:血泪岩。
“这里曾经杂草丛生,阴森恐怖。”柳江县人大退休老干部韦如同,是筹建三都镇马仔岩22位遇害同胞纪念碑陵的发起人之一。
他告诉记者,由于马仔岩洞内和洞外共有22位同胞被日军杀害,因此后来有些村民都觉得“这里死了这么多人,有鬼”,于是大家都不敢靠前。为此,他们觉得很有必要将该处建成纪念碑陵,一是为了纪念这段惨绝人寰的历史,慰藉死难同胞,二是教育后人不忘这段历史,激起大家的爱国热情。
22名同胞被杀害其中19人被活活熏死
时光回到1944年秋,日本侵略军从湖南,广东大举入侵广西。
柳江县地处湘桂铁路和柳邕公路的中心地段,是日本侵略军重点驻守要地,也是遭受日军烧杀掳掠的重灾区。
1944年11月28日早上,一股日军烧杀到柳江县三都镇里贡村板旺屯马仔山边,发现村民韦树熙从一洞口爬出便开枪将其打死,村民韦成积的母亲和一名14岁的女孩韦达嫩则在洞外被日军用刺刀戳死。当日军发现岩洞里还有村民时当即点火焚烧,躲藏在洞里的21名村民,只有年仅10岁的韦成积和村民韦现芳的妻子幸存外,其余19人被活活熏死。
在这次大血案中,惨遭日军杀害的同胞共22人,其中大部分为妇女和小孩,马仔岩由此变成了“血泪”岩。
*韦成积:至今仍常常梦见被刺死的妈妈
韦成积,是这次惨绝人寰大屠杀中唯一还健在的人,今年已经77岁高龄。昨天上午,在马仔岩前对记者回忆起当时的一幕幕时,韦成积几度眼睛湿润。
“我经常梦见我妈妈被日军刺死的情形。”韦成积说,当年他只有10岁,但依然清楚记得,当天上午,村民害怕日军要来抢劫掳掠,便纷纷疏散上山,进岩洞躲避。
“我当时跟村里大人躲进马仔岩,听到洞外日军烧杀声,洞内的人就慌乱起来,我便从小猫洞口爬出,躲上马仔山。亲眼看见日本兵在岩口地里用刺刀捅死我母亲和韦达嫩,开枪打死韦树熙,接着又点火烧洞口的稻草和粮食,把洞里的村民活活烧熏至死。”韦成贵,是韦成积的堂兄,如今已85岁。韦成贵告诉记者,当年他只有18岁,由于没有躲在岩洞里,因此得以躲过一劫。日军走后,他和已故的梁华 、韦树珍等10多人进到岩洞里寻找遇难村民。
“我们进洞看到遇难者临死前挣扎的情景,至今仍让我铭记于心,有的爬在岩壁边;有的趴在岩缝里;有的几个人抱成一团而死,惨不忍睹……”韦成贵说。
他们怀着悲愤的心情,把洞中的遇难者一一抬出来埋葬,时至今日,他依然感受到日本侵略军的心狠手辣,并希望广大后人通过修建纪念碑陵进行怀念,永远记住日本侵略军的暴行!
新闻推荐
□记者赖柱武通讯员唐春平晚报讯经多方综合考察、评估,柳州市又有两所幼儿园加入到市示范幼儿园行列。日前,市教育局下文确认柳南区红岩路幼儿园和鹿寨县机关幼儿园为柳州市示范幼儿园。今年6月、7...
柳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柳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