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雷媛媛“广西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有600多万,占全区总人口近1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而且每年还在以平均10%的速度增加,柳州人口老龄化也很严重。”赵庆刚在介绍自己的职业前,习惯性地谈到老龄化问题,作为一个民办养老院的负责人,这些数据他都铭记于心。每个家都有老人,每个人都会老。”赵庆刚誓把养老事业进行到底。
创办养老院偶然中的必然
赵庆刚说,创办乐福老人公寓是偶然也是必然。偶然是他从未想到自己会与老年事业打交道,必然是每个人都有父母,每个人都会老去。
赵庆刚经历丰富,1978年当兵,1982年复员后进入柳江县一企业工作。1991年下海经商 ,先是开大排档,赚了第一桶金。后投资宾馆 ,遭遇滑铁卢。之后生意一直不太顺利 ,先后开过摩托车 、开办三轮车制造厂 、经营粉店。
最后 ,他干脆把门面租出去 ,乐得清闲。
2000年 ,赵庆刚岳父生病。岳父住院时 ,家中兄弟姐妹 ,包括女婿 、儿媳妇十多个人围着老人转。那时 ,他体会到养老给家庭带来的压力。其他亲人忙着上班 ,赵庆刚恰好“待岗”在家 ,便主动把岳父接到家中照顾。
给老人喂饭 、擦洗 、做康复 ,在他细心的照料下 ,岳父渐渐康复。随后 ,他又把自己的父母接来一起住 ,他和妻子担负起照顾4个老人的重任。
照顾4个老人并不轻松 ,赵庆刚却乐此不疲。反正都是要照顾 ,何不自己开办一个养老院?这个念头突然蹦了出来。说干就干 ,2002年 ,他将自家在柳江县拉堡镇上的5层小洋楼改建成家庭式养老院 ,取名为乐福老人公寓 ,主要面向柳江县。那时柳江县还没有一家民办养老院 ,赵庆刚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口碑好获得大家认可
养儿防老 ,农村老人思想比较保守 ,对养老院养老方式不能马上接受。
刚开始 ,来养老院的几乎都是朋友的父母或亲戚。赵庆刚说 ,在乡镇里没有做过广告 ,乐福老人公寓能做起来全靠口碑。
赵庆刚请了几个有经验的老护工 ,自己也亲自上阵。每天早上 ,他都会开着车到农贸市场采购养老院一天的食物。9年来 ,采购食物这项工作他从不假手他人 ,一直坚持亲自采购。做过餐饮的他对饮食有一套 ,他说 ,人老了饮食健康不能马虎 ,而且每个老人身体健康状态不一样 ,饮食也不能一样。老人就像孩子 ,今天要吃这样 ,明天要吃那样 ,他每天都会理个清单 ,按照老人身体健康需要和饮食习惯 ,给老人配餐。
由于服务好 、伙食好 、对老人贴心呵护 ,乐福老人公寓的名声在镇上传开了。不少老人的子女专门到养老院来参观 ,更有一些老人自己亲自过来了解 ,家庭式的环境吸引了不少老人。有时 ,日托老人比病卧老人还多。
他们白天出去散步 、玩耍 ,中午和晚上回到养老院吃饭 、休息 ,完全把乐福老人公寓当做自己的家。
还有许多来自其他乡镇或村屯的老人 ,这是赵庆刚没有想到的。他说 ,乐福老人公寓80%的老人来自乡镇村屯 ,而真正在拉堡镇上的却不多。一些农村老人的子女长期外出打工 ,无暇照顾家中老人 ,随着经济能力提升 ,子女愿意把老人送到养老院养老 ,乐福老人公寓刚好满足这些农村空巢老人的需要。
养老院的“家庭梦想”
乐福老人公寓成立9年来 ,先后照顾过400多名老人 ,没有发生过一例因护理不到位造成老人伤害或其他投诉 ,也没有发生过老人入住期间生病和无故猝死情况 ,得到了老人家属的认可和称赞。
在经营养老院过程中 ,赵庆刚对社会养老事业感触颇深。他说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如何养老成为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农村老人 ,他们大多没有退休金和社会保险 ,更加需要社会关注。尽管每个乡镇都有公立养老院 ,但不能满足农村养老的需要。
作为乡镇民办养老院 ,赵庆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 ,他依然坚持把这项事业做下去 ,他还有了更大的目标。由于入住老人的增多 ,加上原有的场所楼层高 ,养老院已不能满足需求。
2010年 ,赵庆刚在柳工大道租用了3亩土地 ,投资100万元 ,新建乐福老人公寓住所。新公寓为四合院建筑 ,只有一层楼 ,方便老人进出。一期工程 ,已于今年3月投入使用。正在筹备中的二期工程为高级公寓区 ,按照标准家庭套间建设 ,有独立的厨卫。从环境上营造家庭式温馨氛围 ,周末 、假日老人的孩子们可以一起到公寓来吃住 ,无论是老人及其子女都可在乐福老人公寓里找到家的温暖。“养老院不再是简单托老机构 ,而是真正老有所养 、老有所享的家。”这就是赵庆刚的乐福老人公寓的“家庭梦想”。
新闻推荐
□实习生詹金容27年前,20岁的曾平生来到柳州,每天蹬着三轮车,走街串巷收破烂,养活一家子。27年后,三轮车早就换成了汽车,他的运输公司养活了一个大家族,他带领着公司向总产值过亿的目标迈进。初中没毕业...
柳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柳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