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柳州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织围脖”!“围脖”就是微博。
140字,微博引爆了“微革命”!短小的篇幅,产生的微动力却是如此的强悍!一向,网络被看作是虚拟世界。可是,当50多个冠以真实姓名“柳州晚报××”的微博出现在新浪微博上时,虚拟世界也被注入了真实的因子。在真真假假的世界里,人们更渴望听到真实的 、权威的声音。这,就是主流媒体的“微力量”。
□记者喻芬雷媛媛
!!!!
龙城读者初品“微报”
11月26日,新浪微博上,博主“柳州晚报西哥”的粉丝突破一万人。而这距离“西哥”开博的7月11日仅4个多月。
也是上周,11月23日,柳州晚报率先在柳州推出微博专版—— —“网事·微新闻”给读者带来耳目一新的读报快感。
上网“织围脖”成为网络时尚不过几个月的时间。今年7月11日,新浪网微博主管唐晓芸走进柳州晚报,这位柳州姑娘,推荐把晚报作为新浪微博在柳州推广的唯一媒体平台。不久,柳州晚报全体人员全部开通微博,新浪微博上一下子多了许多以“柳州晚报××”为网名的博主。
几十个字,或百余字,一两张照片,一个熟悉的记者名字,凭这三个要素,你就能提前“阅读”到
次日的《柳州晚报》。
信不信由你!来看—— —11月24日中午11点左右,一名下身裸露的年轻女子在五星步行街一大厦7楼坠下。晚报记者李书厚赶到事发现场后,11时39分通过手机发出一条35个字的微博:“一半裸年轻女子从华侨大厦坠下,浑身是血,正抢救中,生死未卜。”消息一发出,就有7人转发,8分钟之内,10条微博追问事件进展。
率先在全区媒体中集体“强围脖”,标志着柳州信息传播开始走进“微时代”。每天,“柳州晚报××”通过微博源源不断发送同城大小事,记者在采访一线及时通过手机发送现场信息,让受众第一时间了解到信息。在外地的柳州人通过关注“柳州晚报××”了解家乡信息,关注家乡动态变化,实现远程互动。在广东上学的柳州博友“Borman-Sou”每天都参与晚报微博信息交流,他在微博上说:“这两天老是看你们频繁报道柳州新闻,搞得我好想回家。”
微博版引发龙城“微震动”
11月24日,晚报微博版面世,不仅是读者,更在同城媒体中引发了“微震动”。当日,同城电视媒体的微博发出“号外”:“今天,晚报再也按捺不住粉丝近万的兴奋,在同城媒体中率先推出微博版面。本栏目决定后发制人,近期力推微博,打造和观众互动的新渠道。”
读者反响巨大—— —
·博友Pan冰心玉洁:看到柳州晚报微博版正式推出,可喜可贺。为柳州的新闻界的新事物,由衷感到高兴。
·博友郭远光:不错,好思路。
·博友“龙城一客”:《柳州晚
报》微博专版今天应运而生了!·博友金祖东:赞!祝贺晚报开拓微博版面。
把微博搬上报纸,是传统媒体与微博等新媒体互补互动的大胆体验,形成“报博”融合的新时尚。
报纸通过整合,将微博新闻进行核实 、综合 、延伸 、深化,以传统新闻的模式在报纸上刊发,实现现实与网络 、传统与时尚的完美结合。
这不仅是晚报人自己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带领读者一起分享这一时尚平台。您没时间“围脖”吗?您还不会“围脖”吗?这都没关系,晚报微博版带给你“围脖”的温暖。
微博衍生“微营销”:柳州螺蛳粉热销京城本月初,晚报陆续推出《20
余家柳州螺蛳粉店在北京扎根》 、
《七嘴八舌热议柳州螺蛳粉》系列
报道,其中一些采访线索就来自微博。
今年8月14日,本报记者张乘焕出差到北京,回程途中发了一条微博:“准备起飞回柳州,可能会先去吃螺蛳粉,谁陪我吃螺蛳粉?”北京一位名为“螺蛳粉先生”的博友马上回应:“到北京了来俺家吃螺蛳粉。”“你家的螺蛳粉正宗咩?”“吼吼~尝尝不就知道啦。
我说了不算数啊~。”就这样“博来博去”的交流,让记者与北京的“螺蛳粉先生”结下不解的缘分。从“螺蛳粉先生”口中,记者了解到,柳州螺蛳粉在北京安营扎寨,赢得了不错的口碑。同时,“螺蛳粉先生”以及“疯狂柳州螺蛳粉”、“老唐家螺蛳粉”等在北京的螺蛳粉经营者,都把微博 、飞信 、论坛发帖等网络手段用作营销推手,“螺蛳粉先生”还因此成为北京圈内小有名气的螺蛳粉微博名人。
文章见报后,引起了柳州餐饮界人士的浓厚兴趣。本月,他们与晚报记者一起上京城为推广柳州螺蛳粉进京做市场调查。
微博这种新颖时尚的“微营销”手段,也引起了柳州餐饮界人士的兴趣,从北京回柳后,“柳粤鸡汤”等老板相继开通微博,尝试餐饮“微营销”。
一条微博,引发了京城众多食客对螺蛳粉的关注,现在,在柳州,也开始影响到柳州餐饮界。也许,它是“蝴蝶效应”,这微小的变化将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巨大的连锁反应。
微动力,广天地,柳州晚报微博,博出了精彩,博出了影响力。
11月20日,北京“螺蛳粉先生”在微博上写道:“感谢柳州晚报的记者,感谢柳州美食联盟对本店的认可!”
新闻推荐
...
柳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柳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