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称牙齿不好 、说话会漏风的胡宏伟,与共和国同龄。9月27日,在柳工生活区胡宏伟的家,她向记者述说了自己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65年里亲历的生活巨变—— — 住房面积翻5倍,泥路变成“高速路”,从吃草根到吃粗粮,并见证了“柳工市”(柳工的别称)与柳州市同步大发展,实现大融合。
“上世纪70年代,我家跟现在的市委书记郑俊康一家曾经同住一栋楼,3家人共用一间厨房。”刚落座,胡宏伟就掰着指头,把话题定位在了住房这件头等大事上,“我的住房变化也是一段历史。”胡宏伟说,1969年11月,20岁的她被招进当时的柳州工程机械厂,从岑溪县波塘乡农民成为一名车工。
她复员军人的老伴,也是第一批招工进厂的300名工人中的一员,跟她同县同乡,在岗前培训班相识,随后相恋。“为响应国家号召,1974年两人年龄相加满50岁才结婚。”婚后,通过熟人关照才好不容易分到一间16平方米的房子,两口子带两个女儿睡大床,家婆睡小床,居住条件十分简陋。16年后的1990年,托升任工会副主席老伴的福,她搬进了一套两室一厅共4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所谓客厅,其实就是一个过道,也就六七平方米的样子,只能摆下一张吃饭的桌子。当时,她已经很知足了。
然而,令胡宏伟没想到的是,更幸福的生活近在咫尺。1991年,
她集资买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新房,有独立卫生间 、宽大厨房,生活品质也随之大幅提升:房间客厅清一色实木地板,23年仍光亮如新,一尘不染;大空调,大彩电;身体康健的家婆,90高龄;生活的富贵 、和谐,不言而喻。
65年弹指一挥间,生活的巨变令胡宏伟应接不暇。
“以前去柳州市就一条和平路,坑坑洼洼,步行40多分钟才到柳州火车站附近的大商店,一个来回就要半天。”胡宏伟老两口和随行的柳工社区工作人员无不感叹,现在的出行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女儿还买了汽车,让原来相对独立封闭的“柳工市”与“柳州市”融为一体,共同驶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曾经缺衣少食的胡宏伟也没想到,她能坐上汽车衣锦还乡。
得知新建的柳肇铁路将结束家乡没有铁路的历史,她便开始憧憬坐动车轻松回乡与父老乡亲团聚的美好生活。日报记者唐小玉
新闻推荐
这个黄金周对于柳州而言注定不平凡,除了“水上狂欢节”即将到来带来的欣喜之外,各大商城纷纷开业,让留守在柳州过“十一”的市民有了更多的好去处。美食的入驻,成为吸引市民...
柳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柳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