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报记者岑炜鑫 文/图
打电话的时候不用担心信号不好听不清,发短信的时候基本告别了缓冲条,上网更是一触即通。尤其对于手机里形形色色的APP应用,如果没有4G的支撑,就会变得老态龙钟。继中国移动之后,工信部近期正式宣布,向中国联通、中国电信颁发了第二张4G业务牌照,亦即目前国际上较主流的FDD-LTE牌照。由此市场全面进入4G规模商用时代。
消费者对4G的关注度明显上升,许多人纷纷通过各种方式、渠道询问,是否需要升级4G或者更换自己的手机套餐服务呢?其实4G服务已经运行有一年了,对于4G的消费还存在一些误区,消费者要做到心中有数。
售前
4G服务必备条件
简单来说,享受4G服务必备的条件是:4G手机+4G卡+4G套餐。许多人以为要用上4G,买台4G手机就行了,或者最多像3G时代那样,找运营商换张3G SIM卡就行,实际上不是的。在4G时代,你还要找运营商申换4G套餐并等他们在局端给你开启4G服务,才能让自己进入4G的快车道。所以如果你明明在用iPhone等4G手机,SIM卡又换了4G卡,甚至套餐也是4G套餐了,手机信号还是不显示4G(LTE)的话,可以联系运营商客服问问是否已为你打开4G服务。
慎选运营商套餐
记者发现,春节期间不少运营商的营业厅或者一些合约经销点开始在门前摆出类似“XXX元大屏4G手机”的海报,以此吸引用户转投4G阵营。但是从实际测试体验来看,这些低端的4G机,除了支持4G网络,带给用户的更多是难受而非快感。
以某运营商营业厅内摆设的预存499元话费免费送机为例,其硬件屏幕确实是4英寸“大屏”,但处理器是1Ghz单核,内存仅256MB,机身存储容量512MB,该手机不但屏幕效果差强人意,甚至连功能界面的切换都有明显的停顿感。这样是很难体会到4G服务的流畅。如今运营商会制定很多套餐,消费者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选少不选多,选少了还可以单独购买流量包,买多了就是白白浪费。
运营商近年来为了适应媒体多样化趋势,以及降低人力成本,不断开拓多种服务渠道。除了传统的营业厅、电话客服外,近年还有了网上营业厅、QQ客服、微信公号等。目前在柳州部分4G套餐优惠仅能网厅申请,另外一些又只能通过营业厅办理的奇怪现象,运营商将此美其名曰“新渠道专属”。这就需要消费者在营业厅详细咨询。
售中
升级后不再降
目前三大运营商都不允许用户在升级4G后重新降回3G或以下服务。这一条款近期也引发了很大争议,被批为运营商的霸王条款之一,因为这涉嫌侵犯了用户的消费选择权。运营商对此的解释,有的称是3G与4G套餐已经一体化了,没必要降级;有的称是系统不支持降级;还有运营商干脆宣布,不再提供预付费的3G套餐,迫使新开户直接上4G。
在最终解决方案出台之前,也只能给消费者提个醒,如果你对目前的手机网速、套餐优惠都满意的话,最好不要升级,以免恨错难返。
慎防隐性收费
总的来说,运营商为引导用户向4G转移,以快速提升用户体验及4G的投入产出比,4G资费都会比同档的3G更低,但也不能一概而论,“陷阱”还是无处不在的。如同是4G卡的换卡费,运营商之间就有很大差别:有的始终免费,有的仅限首次换卡免费,之后每次收取数元工本费;有的不但不免费,还要收取换卡费。又例如,理论上手机套餐都是使用量越大,单价越低,但还是有运营商的一些套餐在档次设计上不合常规。
更进一步,对于运营商眼花缭乱的4G业务广告,你有深入了解吗?入网即送的XXG流量,有多少是仅限4G的流量,有多少是本地流量、闲时流量?定向流量包是否你最常用的网络服务呢?超出套餐后收费标准是多少?哪些优惠仅限新开户?这些消费者都得特别留意。
售后
清楚流量优先次序
自4G开始商用以来,流量就被运营商人为添加了更多的属性,如本地/区内/全国,2G/3G/4G,以及忙时/闲时等等。对运营商来说,这可能是一种有效的促销手段,但对用户来说,实在如骨鲠在喉,不但要熟记自己的套餐内容,还要时时留意当前地理位置、使用时间和网络状况,以免造成超额费用。
据了解得知,运营商流量扣取的优先权是这样的:赠送流量包>当月生效叠加流量包>套餐流量>后付费月度流量包>长期流量卡,用户使用时要留意此点,避免造成浪费。
有用户投诉称,自己明明没有开通4G套餐,但因为所用的4G手机没有关闭4G选项,就被运营商要求按费率高得多的4G标准资费收取贵价流量费。
新闻推荐
舌尖上的柳州界面干净简洁有了网络平台,订餐方便快捷线上订单线下服务,美食送到家。准成品让购买的顾客可以直接将食材按顺序放入锅内,煮熟后就可以食用了。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