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打电话对鱼峰区的老人而言,是7位至11位数字的记忆游戏。
五年后,打电话对鱼峰区的老人而言,是按下一个数字的轻松便捷。
五年前,社区工作者是管理者。
五年后,社区工作者是服务员。
……
若问弹指五年间鱼峰区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熟悉事务的鱼峰区网格办工作人员会告诉你,这一切源于6月26日通过专家组验收的鱼峰区社区数字化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平台这项科技惠民项目。
据了解,科技惠民计划是“十二五”期间,科技部与财政部针对社会发展领域出台的一项政策引导性计划,旨在依靠科技进步与机制创新,通过在基层示范应用一批综合集成技术,推动一批先进适用技术成果的推广普及,提高科技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和服务基层社会建设的能力。
从2011年底就着手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鱼峰区,自2013年接过承担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项目重任后,如何建好一套数字化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如何联动至少65个部门单位实现案卷处置率达95%以上、如何为城区60岁以上空巢老人安装“一键通”终端等零碎无章的大小事,成为鱼峰区委区政府领导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一件件大事。
这个项目自实施至今,面对项目呈现出的建设周期长、工程体量大、缺乏参照物等特点,鱼峰区经历三届区委区政府七年磨一剑的不懈努力,于今年6月底通过国家与自治区验收,如今仍是《柳州市鱼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规划纲要》中智慧城区、科技惠民的重要基石。在项目执行与推进过程中不论新增加什么样的形式,区委区政府坚持民生无小事,创新无终点,始终把惠民定为落脚点,并以此为基础,逐步拓展到科技助党建、科技惠民生、科技促经济、创建文明城市、打击“两违”等领域发展中,让鱼峰区社会管理工作始终贯穿国字号理念,形成柳州乃至自治区独有的科技惠民经验。
为此,鱼峰区还入选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1 科技“慧民” 建设柳州智慧城市先行城区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在“互联网+”时代下,用惠民之心点亮智慧之区,是奉行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的鱼峰区的新尝试。
翻阅《柳州市鱼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规划纲要》,运用信息通信、数据分析等手段初步实现城市智慧式的服务供给、治理和运行。实施智慧社区、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养老等系列智慧工程,提高公共服务的智能化、信息化和便捷化水平,提升城区综合承载能力和智能水平等寥寥数语,简明扼要地概括打造柳州智慧城市先行区的顶层设计思维,勾勒出鱼峰区“十三五”发展蓝图。
为实现科技惠民,“智慧”引领,建设幸福宜居城区,鱼峰区以“一个中心、两个平台、七大应用”,搭建智慧城区发展框架。借助国字号的社区数字化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平台,有的放矢地实现信息基础设施资源互通共享;促进教育、文化、医疗等信息服务进入社区和家庭;推进地理信息在公安、城管、应急、交通、土地、人口等方面的共享应用。
站在国家科技惠民的国字号起跑线,5月底刚纳入鱼峰区的里雍镇、白沙镇,今年6月初已实现网格建设全覆盖,为下一步推进智慧乡镇建设奠定基础。
植根国家科技惠民培育的国字号沃土,8月开始,城区居民可通过城区市民通及网格员等平台,点对点将信息传达给相关部门,反映诉求,传情达意。
如今一项项科技惠民举措推陈出新,让鱼峰社会事务管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从2013年至今,鱼峰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运用网格管理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形成了“天上有云(云计算中心)、地上有格(社会管理网格)、中间有网(互联网)”的新型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支撑体系。
截至2018年7月,鱼峰区社会管理实现网格全覆盖、工作零缝隙,扁平化、精细化、高效化,做到逐人、逐地、逐事明确工作任务,以7.2至11倍的速度,不断提高机关工作效率,有效转变了干部作风,与群众联系更紧密。
2 科技惠民 提升党建管理与社会服务能力
孔子说:惠在爱民。
一个“惠”字,让鱼峰科技民生尽展“爱”民之温情脉脉。
社会管理服务高效而彰显人性——
2017年10月12日9时27分,麒麟街道元江社区网格员巡查发现白云路东一巷水泥井盖破损,对过往行人和车辆均存有安全隐患。
当日9时35分,经过街道工作人员核实,网格员上报情况属实,信息上报至鱼峰区联动指挥中心后,多部门迅速反应,10月20日10时29分,鱼峰区住建局已派驻专业人员将破损水泥盖更换。消除现场安全隐患。
20日16时06分,事件流转回该网格员手中,经网格员核查,安全隐患处理完毕。
政务办公信息透明而高效低碳——
7月11日,五里亭街道羊角山社区居民韦宾,在社区工作人员曾祥玉等人的介绍下,学会使用放置在社区工作区域的触摸查询一体机。
作为80后的韦宾表示,触摸查询一体机在使用方式上更接近80、90甚至00后的使用习惯,还可动态查询实时更新的政府服务、党建领航、食品药品、生育服务、社会保障等咨询,使找部门办事一目了然。
羊角山社区党委书记张秋红谈及,得益于鱼峰科技惠民项目的实施,城区346个网格均配套了一台触摸查询一体机。这种融合音视、文字交互、LED屏显示的展示方式,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既能动态展示精简政府政务信息发布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政务安全性,替代以前一个月制作一次固定宣传板报的宣传模式,还能动态宣传社区风采。如今依托查询一体机及社区微信公众号,羊角山社区还通过自编自采自制的方式,打造出“羊羊播报”,专门宣传社区活动及好人好事,传递正能量,记录真善美。
基层养老细致入微而温暖人心——
“按下数字1,是欧书记的电话,按下数字2,儿子的电话。按下数字3,是社区网格员的电话,这样打电话很简单,用起来惠民又贴心。”7月12日,现年73岁的天马街道狮山社区第二支部书记、老党员王胜忠,在自家小区里拿着鱼峰区发放的“一键通”老人手机,开心地向众人比划。
对此,狮山社区党委书记欧霓介绍,通过鱼峰区科技惠民项目,狮山社区已有115名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拿到“一键通”老人手机。这群社区老人有些从来没使用过手机。为让他们尽快学会使用,社区工作人员不仅手把手教他们,还根据他们的需求设置快捷数字键,省去他们查号拨号的麻烦。
鱼峰区网格办工作人员李洁介绍,“一键通”每月包含一定分钟的市话通话时长及与亲属、社区网格员互打免费的优惠,目前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免费给城区有需求的老人使用2年,以帮助空巢老人及困难老人营造群众救助十分钟到位、居民咨询十分钟答复、邻里纠纷十分钟到场的点对点“十分钟服务圈”。目前鱼峰区为辖区困难老人免费提供1215部“一键通”服务终端。
3 科技便民 打造多部门联动管理直通车
社区承载大量的社会服务管理类事务。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怎么办?
机构条块分割,部门力量分散,缺乏扁平化、高效的联动工作机制,如何动?
面对一系列的社会管理事务难题,鱼峰区网格办副主任吕恒劼却用四句话和四组数字,自信地总结处理结果:市协调市属职能部门协调解决区层面解决不了问题, 各类事件在市层面解决1%;区指挥中心协调区职能部门处理,各类事件在区层面解决4%,实现“矛盾不上交、稳定自己保”;街道协调驻街道各部门及业务科室处理, 各类事件在街道层面解决25%,实现“大事不出街道”;社区网格人员协调相关力量处理,各类事件在社区解决70%,实现“小事不出社区”。
探究背后的原因,鱼峰区国家科技惠民项目执行人之一的吕恒劼解密,鱼峰区是柳州市老工业城区,社会管理存在城市基础设施薄弱点多、社会管理压力大等“三多两大”矛盾。为此,从2012年起,鱼峰区充分运用网格管理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在国家科技惠民项目的技术支撑下,依托社会管理“网格7大员”队伍, 实现对“人、地、事、物、组织、社情”要素信息的动态过程掌握,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打造社会矛盾及时化解、治安事件高效防控、重点对象精确管控、居民诉求及时受理的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平台,逐渐实现社会管理向社会协同治理方向迈进。2016年4月,辖区还成立柳州市鱼峰区联动指挥中心,集中数字城管、政府热线以及社会管理创新职能,建立有效的联动保障机制,协调联动能力更强,形成区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实施、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对上报鱼峰区联动指挥中心的问题,按照“发现上报、指挥派遣、处置反馈、任务核查、考核评价、事件归档”六步闭环流程,全过程跟踪、督办、评价。
目前,鱼峰区7个街道办事处、49个社区,划分为346 个社会管理网格,平均每个网格涵盖300~500户,管辖1000~1500人。在社会管理“网格化”基层上,鱼峰区搭建信息指挥平台,利用现代信息管理手段,搭建了城区、街道、社区三级平台行政体系,城区、街道、社区、网格四级工作体系,对社区社会事务进行精细化管理。
在鱼峰区网格办联动指挥中心工作多年的值班长邹扬介绍,新模式运行后,平台作用显著增强。从数字对比中可看到,平台共受理各类社会问题从2013年的3300件缓慢上涨至2015年的17529件。2016年之后,平台共登记受理各类社会问题均破万件,其中2016年为26080件,2017年为19299件。问题办理平均时间由过去的2周减少到现在的3天。升级前每月平均处置约275件,升级后已达2170多件,处置能力增强约7倍。甚至部分案件根据轻重缓急,处理时间从过去的两个月提升至现在的旬结、日结、小时结。各类社会案件处置质量和效率大大提高,越来越受居民欢迎。
(荀诗媛 文/图)
新闻推荐
◎中医养生今报记者陈小燕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高温+降雨是这个时节的气候特点。医生提醒,在这个时节,注...
柳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柳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