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一议
尹语
据《南国今报》报道,7月29日,柳州市201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洽谈会举行,303家单位进场招聘,提供7986个就业岗位,吸引了约1万多人进场求职,然而,达成初步就业意向的却不到3000人次。
近8000个岗位招人,最后招到的却不足3000人,让用工单位直叹招工难。与此同时,众多的求职者,尤其是刚走出校园的高校毕业生,却在感叹求职难。
这样的矛盾由来已久,但在近几年显得尤为突出。比如,此前的南宁2018年“春风行动”大型招聘会上,235家入场企业提供1.6万个工作岗位,最后只有1208名求职者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又比如,今年5月在南京举办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招聘会上,用人单位需招2501人,结果只有200多人达成意向。
过去,招工难一般出现在每年春节过后。由于员工节后不归或另有高就,导致企业招工难。而求职难则相对集中在毕业季,因僧多粥少求职就业难,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市场供需调整下,这一现象会逐渐缓解。
然而,近年来的一场场招聘会数据显示,招工难求职难不再是季节性现象,而是成了全年常态。究竟为什么?是企业的招聘发力不足,还是求职者的意向调整不到位?仅仅简单地从这两个方面去理解招工难求职难,显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让企业一味地提高薪资待遇招人,实在是强人所难;而让求职者降低薪酬需求,也同样不切实际。
时下,各地都在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是一个加速市场资本、要素、人才流动并促其发挥更大效能的举措。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着眼于招工难求职难和“双创”如何有机联动,才会有解决问题的有效思路。
对企业而言,在转方式调结构的大背景下,新旧企业都在努力创业。如果能在岗位设置、薪酬标准、职业前景等方面有所创新,并把握就业要求趋势,除了“待遇留人”,还能“前途留人”,为引进的人才留有进一步发展空间和晋升通道,定能吸引到人才,解决招工难问题。毕竟,如今的许多求职者找工作,饭碗已不再是唯一追求,更好的职业前景和未来定位,已成为他们求职时考虑的首要内容。
对于求职者而言,面对处于创业或二次创业中的单位或企业,如果能在个人综合能力、薪资需求、人才价值等方面有思想有见解,而不是眼高手低,往往能引起企业关注,从而获得理想的岗位。毕竟,创业创新型企业最渴求的还是人才,招工也已不再是单纯的劳动力需求,能够助力企业发展的人才,才是他们更迫切需要的。
无论是招工者还是求职者,都应从“万众创新”角度出发,看长远、有创意创新,努力提高自身的“硬度”,让招工和求职的意向通道顺利对接,两难变不难,彼此都会有更好前景。
新闻推荐
◎后续报道柳州讯7月29日,在柳州市胜利立交桥上,一辆大货车与一辆越野车相互别车,引发两车相撞并剐蹭到其他车辆的事故(详见...
柳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柳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