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会现场
签名售书
与书友合影
□谢丽/文梁良/图
赵伟翔,《柳州晚报》资深记者、编辑,“伟哥发现”专栏作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出版文集《遗落的秘境》、《铁血八桂——广西抗战实地寻访实录》(合著),其中合著的《铁血八桂——广西抗战实地寻访实录》荣获第八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作品曾获全国晚报“赵构新闻奖”、全国少数民族新闻奖一等奖、广西新闻奖一等奖等奖项。
8月3日,入夜,寂静,静里有乾坤。在鱼峰区图书馆和我们书吧,赵伟翔《石头记》创作分享活动正在进行。
话说那些石头——
大家有心要阅读赵伟翔这本“书”,他却直接打开课件,在屏幕上带领大家,“读”一堆的石头、碑刻和墓志铭。
一块块石刻,或完整,或残缺;有面目清秀者,有胡子拉碴者,有干脆利索的,亦有语焉不详的;它们身上,有被时间敲打起皱纹的,有仍然风韵俊朗的。伟哥把它们背后的故事,一点一点说开,好多发现和挖掘的细节,都是伟哥亲历,大家也是第一次听到,听得外面和风阵阵,暑气隐遁。
从柳侯祠的“三绝碑”到驾鹤书院,到灵泉寺,到“柳州八贤”的佘家、王家、张家,表面上看,这些人、物互不相干,但是伟哥把石头上的话给挖掘出来,好多碎片,都慢慢联接、打通关节、输血、肌肤丰盈起来。
话说伟哥——
伟哥说:留在石头上的话,不能让它们蒙尘太久,柳州的很多历史,就在这里面。
《石头记》一书,18万字,他花费4年时间完成。按照如今的“快”节奏,这样规模的书,三五个月就可以完成。伟哥没有顺应“快餐”潮流,他遵从了自己内心的召唤和情怀,一丝不苟,篇篇计较,字字斟酌。他逼自己坐了4年的冷板凳,最终成就一篇篇的锦绣,这些锦绣里,有传承的经典,更有柳州的精气神所在!
他说自己还有个奢望:希望以后的学者研究广西文史时,不要因为无知而总是对柳州绕道而行。
话说我们和他们——
现场读者对《石头记》这样耳目一新的柳州文献,甚感兴趣,争相发言。柳州著名诗人、评论家韦国华,在参加活动之前就已经深读过这本书。他说,太震撼了! 其实书中可以找到柳州人人文精神的源头和走向,柳州人的性格、特征一直以来是有传承的。
不少读者表示:从阅读伟哥和他的书中,明白挖掘柳州周边的历史素材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那些都是我们柳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有力佐证。
柳州作协副主席杨仕芳认为,《石头记》出来,就是跟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关系了。因为它展现的是柳州,柳州的历史。我们要好好思考,怎么好好利用这些东西,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办?
一位对柳州文史有研究的读者罗先生说,我们的柳州精神从明代就已经形成。他用了非常精辟的8个字来评价《石头记》:辑合,活化,纠谬,远播。他很赞赏伟哥对很多历史事件没有武断地下判断,而是持客观冷静的态度。
柳州市文联主席罗云贵到场参加活动,他感慨:欣赏和佩服作者在文献研究和写作的认真态度,值得点赞!同时他说,柳州的文学发展越来越好,离不开三个因素:氛围、人才、作品。现在非常需要这样的良好氛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人才会涌现,佳作会迭出。
新闻推荐
小记者十五中韦媛媛正所谓学海无涯,不仅要有“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精神,还要有好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否则,就会像一只无头苍蝇...
柳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柳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