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山水城市中工业最强,工业城市中山水最美。近年来,柳州市创新均衡协调的绿色发展理念,通过“增绿”“减排”“高效”“低碳”等举措,打开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枷锁,实现了工业迈入绿色发展的“涅槃”。
在距柳州2400多公里的大西北,内蒙古乌海市,这座因煤而建的工业之城,被乌兰布和、库布齐、毛乌素三大沙漠包围,曾饱受风沙和工业污染的困扰。在与柳州同样的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昔日的“塞外煤都”已逐渐告别工业型城市,正向“沙地绿洲”“水上新城”转型,成为内蒙古第一个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地级市。近年来,乌海市还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和全国绿色交通城市及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
9月5日至8日,跟随全国百家党报社长总编看乌海活动的步伐,本报记者用镜头记录乌海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成果,感受绿色发展理念给这座工业城市带来的巨变。
据了解,近年来,乌海市先后投入社会治理资金228亿元,实施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十大行动”,组织实施大气污染治理项目2522个,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68天,比五年前增加了110天。
目前,乌海市不断推进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传统煤焦产业向绿色低碳方向不断延伸发展,并不断开辟煤炭清洁利用的新路径,全市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率达90%以上。推进新兴产业绿色化发展,主动对接内蒙古自治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定位,加快推进东方日升二期、中钰镁合金轮毂及板材等一批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项目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3%。推进三次产业绿色化融合,大力培育以葡萄和葡萄酒为核心的特色农业。并依托乌海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龙游湾国家湿地公园、金沙湾国家沙漠公园等重点景区,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五年来全市旅游业收入年均增长25.8%,“大漠湖城”成为城市亮丽名片。
如今的乌海,生态保护步履铿锵,发展底色绿意渐浓。一系列治污“组合拳”招招制“敌”,一个个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被清退出局,一座座荒山从无人问津变成风景如画的景点……曾经的传统重工业城市正在向“天蓝水碧、地绿山青”的生态宜居城市阔步转型。
本报记者 龚继海黎寒池报道摄影
新闻推荐
14日上午,柳南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依法拆除航鹰大道延长线南苑小区东侧的汇银物流沿街门面,以及部分房屋与钢架棚结构。据...
柳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柳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