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不让“小农水”工程成为“短命工程”,纳溪区构建多位一体监督体系——
12月23日,泸州市纳溪区龙车镇玛瑙村格外热闹,村民们像过年一样,在家里摆起“九大碗”,招待整治山平塘的施工队。“我们村还从没有修过这么好的山平塘!”望着眼前修整一新的塘,玛瑙村7组村民蒋祖桂高兴得合不拢嘴。
为了不让“小农水”工程成为“短命工程”,纳溪区构建多位一体监督体系,让村民自己当 “监工”,发放“黄牌”警告施工组织不到位,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施工队。
□戴明桂 本报记者 孔芒
村民守在工地上
天天监督施工队
几个月前,蒋祖桂接到村上通知,说“小农水”项目要在村里实施,个人出10%,国家补助70%,让大家积极报名,修塘建池。“那些‘杂杆\’施工队,整得来啥子山平塘哦,不要把我的塘整垮了……”“还要我们自己出钱,我才不干。”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就是没有一个人报名。
没过多久,村上抽取的施工队来到了玛瑙村,蒋祖桂的塘成了施工队实施的第一口山平塘。“这是施工图纸,你看嘛,这个角要用石头砌到这样高,坝坡才能够稳定……”区水务局专业技术人员拿了一份施工图纸给蒋祖桂,教他怎样来监督施工队伍。从此,蒋祖桂就天天守在工地上,盯着工人们施工。
村民监督其实是纳溪区“小农水”项目监督体系中的一个“末梢细胞”。为了扎实抓好“小农水”工程建设质量,纳溪区构建起“区水利项目建设质量监督组+镇水利工作站+监理机构+村民监督小组+受益户”的多位一体监督体系。区纪检部门专门制定了《纳溪区小型农田水利项目监督检查实施方案》,层层落实监督责任。区水务局还制作了《纳溪区“小农水”项目技术手册》,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实行分片包干制,每名技术人员联系指导一个镇,及时解决工程建设中的“疑难杂症”。
今年,玛瑙村实施的18口塘,已完工了11口。“这两天,村里来找我报名的人,一下又增加了24个。”村支书李超感慨地说:“看到了样板,以前那些没报名的人都后悔了。”
工程整改不达标
施工队将被除名
“区上硬是下狠手啊!”12月9日,区“小农水”办公室发出2013年度第一份整改通知书。由于施工组织不到位,质量不符合要求,丰乐镇皂角村的施工队成了第一个吃“黄牌”的单位。
如果一个施工队伍连续收到三次整改通知书仍不整改或整改达不到质量要求的,将出具“红牌”,施工队伍也将被剔出“纳溪区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施工单位备选库”。
“被剔出备选库,将对公司的声誉造成很大影响。”有了压力,才有动力。皂角村施工队伍不敢掉以轻心,赶紧补救,组织工人们到附近中华、百合、玛瑙等村去学习经验,及时对工程进行了整改。
今年,纳溪区“小农水”项目将新建渠道69.19公里,整治渠道33.26公里;整治山平塘265座、引水堰15座、泵站7座;新建蓄水池50口。如今,工程量已经完成了60%,区“小农水”办公室只发出了一张“黄牌”。
新闻推荐
本报讯(吴锦江郭为民记者孔芒)12月19日傍晚,记者随同泸州市健康教育所调查员宋霞,来到纳溪区棉花坡镇金凤村十四组村民宋启秀院坝里。“阿姨您好!我们是来做健康素养监测调查的,给您添麻烦了。”挂着“...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