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可心 本报记者 吴晓铃
“暑期全民底价促销,师生整形88折”“韩国资深名医,学生整形6折”……这个暑期,成都市街头针对学生暑期整容的广告铺天盖地。记者从成都各美容医院了解到,每年七八月,是医院销售旺季,其中,不少求美者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甚至高中生。如今,“形象焦虑”似乎已经从白领一族蔓延至刚出大学校门的学生。
求美渐趋低龄化
8月2日,22岁的李舒宇戴着墨镜走出成都武侯区的一家整形医院。今年刚大学毕业的她,还没找到工作,就决定“先把脸上的雀斑祛了再说”。“现在已做两次,3次接近4000元。第二次祛斑顺便还祛了痣,现在看上去白净多了。”
对于刚走出校门就美容,李舒宇觉得并无不可,“追求漂亮是女孩的天性。如果求职时两个同等实力的应聘者,我想任何一家企业都会选更顺眼的一个。”
有这种想法的年轻学生还有不少。将要念大三的泸州女孩陈可卿,今年暑假去整形医院脱了唇毛、腋毛和腿毛。“因为我毛发一直比较旺盛,本身也有点胖,夏天只要一穿裙子,就怕别人看我。”而另一个将要念大四的学生罗茜打算割双眼皮,她说自己学的是金融专业,今后少不了跟客户打交道,“开朗大方是必备条件,外貌能够加分更好,所以为了将来更好地发展,挨上两刀也值得。”
外貌变成竞争力?
成都米兰柏羽美容医院整形主治医师高亮介绍,整个7月,他做了130台左右的手术,手术量是平时的3倍以上。其中以学生为主,“主要是学影视表演、主持等艺术院校的学生。有的甚至高中还没毕业,为了考艺术院校就开始整容。”这些学生中80%是女生,“她们通常会选择割双眼皮、隆鼻、打瘦脸针等项目,费用从几千到数万元不等。此外,也有不少综合类院校的学生为了求职动手术。”
然而,整容始终是一种手术,存在相应的风险。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项统计显示,近年来,整形美容领域已经成为消费者投诉的又一个热点,按照2012年发布的数据,此前10年左右的时间里,我国平均每年因为整形美容导致毁容毁形的投诉近2万起,即10年间已经有20万张脸被整形美容行业毁掉。2010年,“超女”王贝在做面部整形手术过程中意外死亡的事件,曾引发全民对整形行业规范问题的热议。
对此,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专家胡光伟认为,“以貌取人”的现象一直存在,因此不能苛责学生整容。只是学生整容要承担经济和舆论以及整容失败的多重压力,因此学生往脸上动刀前需要三思而行。而高亮则劝告求美者不能过高期望整容后带来的效果,“毕竟外表只是竞争力的一方面,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和内涵,会让一个不整容的人也生出由内而外的魅力。”
新闻推荐
“天府问计”网友建言城市行道树管理:9月11日,本报民情热线推出《行道树的果子,市民能不能摘?》一文,就市民质疑园林工人半夜采摘行道树果实一事进行了采访调查,引发四川日报网“天府问计”平台网友热...
泸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泸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