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山地城镇可持续发展专家论坛上,专家热议
□本报记者 张岚 寇敏芳
“资源依赖度提升1%,人均GDP下降0.21%”、“在甘肃玉门的一些矿区,房价是一平方米50元,也就是说80平方米的房子只能卖4000块”……在12月11日开幕的第三届山地城镇可持续发展专家论坛上,中国煤炭学会资深会员、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院长王国辉介绍完一系列有关“资源诅咒”的数据后,话锋一转:“即便大家已经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我们思考资源衰退型城市转型的问题,还是存在一个多讲产业少讲治理,‘只见物不见人\’的误区。”
我国目前有262座资源型城市,其中资源衰退型城市67座,四川有泸州、华蓥两座。在他看来,对于这些城市而言,与产业转型相比,政府治理的转型更加重要。
保持规划的连续性
“‘朝令夕改\’在我国不少地方都存在,但资源型城市在这个问题上付出的成本比其他类型的城市高得多。”王国辉介绍,目前几乎所有的资源衰退型城市,都有一个转型规划,但有些城市转型规划的实施和执行情况不太理想。
由于转型规划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速度、产业选择、土地利用等必然采取更严格的规定,这也会在一些仍然以GDP为指挥棒的地方,被认为是限制发展的“紧箍咒”,而在贯彻和执行上遇到阻力。
在王国辉看来,资源衰退型城市政府治理的转型,首先表现在保持规划的连续性。从目前来看,随着新技术的大规模快速应用,留给资源衰退型城市转型的时间已经越来越短。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毛其智也认为,一个总体规划的出台涉及成千上万的细节调整,而再频繁调整规划,将会把原来的问题进一步放大。
发展教育是成功转型城市的共性
即使规划做得再好,没有人才来做城市管理、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也是纸上谈兵。而资源衰退型城市转型中,人才是最大的难题之一。对此,专家的建议是:在大力引智之外,发展本地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
根据王国辉的研究,世界上绝大部分转型再生成功的资源型城市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发达的教育体系。国外的休斯敦,国内的大庆、唐山转型均得益于此。
一方面,本地的高等学校和职业教育学校,能培养相当一大批最终留在本地的人才;另一方面,教育的发展也可以增强城市的文化氛围,转变传统观念,这对长期依赖资源环境发展的城市尤其重要。
后发赶超的机会或在智慧城市
资源衰退型城市的转型,还有一个“高大上”的帮手——智慧城市。“跟很多非常发达拥挤的城市相比,在城市发展相对落后的资源衰退型城市,由于建筑密集度低、未开发空间大,布局传感器和相关设备可能更加方便、容易普及。”王国辉认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或许能够成为资源衰退型城市转型的利器。
此外,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运用,也可以弥补资源衰退型城市在人才等方面的不足。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樊杰也认为,现在很多新经济形态的研发不依赖于传统的区位、交通和土地,只需要一个人、一台电脑和互联网就可以,完全能够进入山区进行布点,给本地资源造成的负担非常小。日本很多公司的重要研究所就是在山区里面,不少重要的大学也都选择在风景优美的小镇建设大学城。
新闻推荐
12月19日,泸州市江阳区弥陀镇来龙山村的村民在新建成的聚居点里摆起坝坝宴,祝贺入住新居。江阳区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积极投入新农村建设,现已建成黄舣镇永兴村等5个新农村综合体;建成幸福美丽新村4个、...
泸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泸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