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月起,泸州老窖对窖龄酒全系列停止供货,此举欲使该系列白酒价格逐步回升。以30年窖龄酒为例,价格普遍上涨了5—7元。无独有偶,另一家川酒代表品牌郎酒近日也开始严格控货,不少红花郎经销商陆续接到了“暂停接受订单”的文件。
“国内白酒在经历了探底之后,不少酒企选择在淡季调整政策,采取控量试图把价格挺上去,逐步结束倒挂,强调顺价,一步一步将行业拉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这也成为行业的一种发展趋势”,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本报记者 童胤淞
泸州老窖率先发力抢市场
在泸州老窖完成新老交接后,7月1日“新班子”发出第一道“指令”:对泸州老窖中档酒窖龄酒系列产品实行“停止供货”。记者在采访多位经销商后了解到,泸州老窖发布该指令,并未明确停供到何时。
据了解,窖龄酒的价格乱象已引起品牌的极大关注,记者从泸州老窖官方网站获悉,在设定的市场零售价中,52度的30年窖龄酒为308元/瓶,52度的60年窖龄酒为488元/瓶,52度的90年窖龄酒大约为718元/瓶。然而,在个别地方市场却存在窜货现象,30年窖龄酒大约只需要100多元/瓶,而60年的也只需要200多元/瓶。此次停供指令,或是为梳理窖龄酒目前的价格乱局。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泸州老窖的高端产品“国窖1573”之前也经历了暂停供货、回购等举措,其目的也是清库存、挺价格,至于效果还有待观察。
记者了解到,此次泸州老窖敢于做出“停止供货”的决定,源于目前窖龄酒市场销售看好,目前销售额已过5亿元,超额完成了去年全年的任务。对此,业内人士张莉分析认为,对于泸州老窖公司而言,此次停供,或许有利于提升中高端产品占比。泸州老窖2014年年报披露,泸州老窖去年全年酒类营业收入合计50亿元,其中70.35%收入来自低档酒类,而高档酒和中档酒分别仅占 17.94%和11.70%。
在刚刚结束的泸州老窖股东大会上,新任董事长刘淼表示,按照品牌规划建设,2015年中高档酒占比应该在50%以上。公司未来1至3年的战略是强调中高端产品的市场恢复,除要努力恢复“国窖1573”近3000吨的年销量外,还将继续对百年窖龄和特曲进行调整。
稳价顺销郎酒欲结束“倒挂”
几乎在泸州老窖发布窖龄酒“停止供货”政策的同时,郎酒也于7月7日在官方网站上称,“从2015年7月1日起,红花郎全线产品(红花郎10、红花郎15、青花郎)全面严格控货,公司将根据市场发展情况确定恢复供应时间和市场投放量。”
郎酒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红花郎作为郎酒集团主导战略产品的地位绝不会动摇,面对市场和行业变化,红花郎开展了市场品牌宣传活动以及营销活动,以加强和消费者之间的互动,重点打造和畅通了餐饮渠道。事实上,经过2013年、2014年的调整,红花郎库存从2012年到2014年已下降了70%,同时经销商的经营性亏损大部分由郎酒买单,较大程度解决了市场高速发展时期遗留下来的市场问题,稳定了市场发展。
7月12日,郎酒新品上市发布会中,郎酒集团副总裁、销售公司总经理付饶表示,郎酒已经全面复苏,上半年业绩全面超越预期,“目前,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建设,鼓励大力度投入,培育消费群体和渠道基础网点,严控变现、降价等影响渠道价格的消耗性投入,坚定不移地走营销分离的道路,而郎酒的销售模式、销售队伍和销售运作将会迎来一次彻底的转型。”
记者了解到,与泸州老窖情况不同,红花郎作为郎酒的核心产品,长期价格倒挂与政策补贴,对品牌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而从上半年了解到的销售情况来看,红花郎已经超额完成了集团下达的目标任务,也正是由于这个契机,才使品牌能够放心大胆地推行控量挺价。
事实上,在半年结束后,多家名酒企业不约而同地开始在控货上做文章,下半年价格上涨有望实现,经销商亏本含泪甩卖的现象有望得到遏制,白酒市场在谷底或许会迎来缓慢复苏。
新闻推荐
□消费质量报全媒体中心记者李欣璐近日,国家食药监总局曝光51家企业共69种保健酒、配制酒被检出违法添加西地那非(俗称“伟哥”的药品成分)等化学物质。曝光名单中,有三家四川企业。据了解,这51家企...
泸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泸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