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雨晴 本报记者 常雄飞
“巩总,我们约好了,明天下午继续聊一聊。”9月14日,贵州的水族马尾绣国家级传承人宋水仙和古来美集创始人巩强又一次“约谈”。
一位是大山深处的手艺人,一位是新媒体年轻的创业者,这两人为何能坐到一起?原来,本届非遗节特别设立了“互联网+非遗”展区,为非遗和互联网牵线搭桥。
非遗APP初长成
在“互联网+非遗”展区,只有4家参展企业。“别看这里人少,我们却都是最早一批想到把非遗和互联网对接的人。”巩强的古来美集和四川宜通科技总经理杨文强带来的“扑满爱”分别是两款APP。巩强和杨文强通过它们来设计、销售非遗产品和衍生品。
这次来到非遗节,他们就是希望和更多的非遗项目传承人对接,以便扩充自己的平台。
记者发现,除了在展区,还有很多新媒体“散户”活跃在非遗节。他们多数都还没有成立公司,或者APP正处于开发阶段,为了掌握更多的非遗资源,就来到非遗节和传承人一家一家地谈。“现在看好‘互联网+非遗\’的人很多,这两天我的注册用户就增加了上千名。”巩强说,也许下一届非遗节,“互联网+非遗”展区会变得声势浩大起来。
“互联网+非遗”不等于网上卖产品
那么,“互联网+非遗”难道就是把非遗产品放在网上卖出了事?“这样简单的理解显然不对,APP是平台,是渠道,但最重要的是非遗与互联网思维的结合。”杨文强告诉记者,在创业初期他曾经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调查走访,发现许多非遗传承人互联网意识较弱,无法对产品进行很好的包装推广,同时龙蛇混杂的产品充斥并扰乱着市场秩序,致使消费者无法分辨真伪。“而我们做这样的APP,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不只卖东西,还会帮这些产品进行全方位包装定位。”“例如,中江手工挂面制作工艺是一项非遗,制作挂面的传承人常年专注手工艺的制作和传承,忽略了用户体验这一块。通过我们和消费者的沟通,发现在煮面的时候很多消费者因为无法判断面的重量而造成一些困扰。”巩强表示,当了解到这一点后,他们就和传承人协商好,以一两一把进行包装,让用户煮面心里有数。“虽然是小小的改进,但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我们平台销售的挂面销量也特别好。”
传承人主动登门求关注
由于模式创新,市场反响好,中江手工挂面、羌绣、蜀绣等众多非遗项目都开始逐步和新媒体搭上了线。非遗节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传承人也嗅到了这股新风,纷纷主动登门求关注。
宋水仙就是非常积极的一位。“之前有人批发我的东西在淘宝上卖,但效果不佳。他们要么说我的东西太传统,要么说我的东西太贵,总之就是卖不动。”宋水仙说,最近几年村上的绣娘越来越少,她自己也觉得和市场脱节。“我希望这次能通过‘互联网+\’,让我们族人传承了2000多年的技艺,找到新出路。”
据记者了解,虽然目前从事非遗新媒体开发的企业都还没有很高的利润,但这种模式的前景已经被多方看好。几家资本市场的“大佬”已经找古来美集洽谈相关合作事宜。
“有投资方看好,证明这个领域有‘钱景\’,但我们现在更想踏踏实实做用户体验,让大家感受到非遗产品的方便易用,让非遗进入更多人的生活,才是更好地帮自己打广告。”
①来自中国台湾的竹编艺人李榮烈在现场演示。②泸州市分水油纸伞厂的油纸伞成为会场的一道风景。③由北方昆曲剧院带来的昆曲《西厢记》在成都上演。
本报记者 衡昌辉 何海洋 田为 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石小宏)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心理健康社会和谐”。为进一步号召全社会积极参与精神卫生工作,共同承担防治责任和义务,推动形成理解、接纳、关爱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
泸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泸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