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昌明(右三)指导村民科学管护荔枝。
□何智敏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文/图
近段时间,每天早上天还麻麻亮时,泸州市江阳区黄舣镇观音寺村“女兔王”袁启莲就早早起床给兔子喂一餐食。自从今年3月当选为村文书以来,为了实现工作、养兔两不误,她只能改变兔子以往上午九十点钟才吃“早餐”的习惯。“现在当村干部不同了,除了本职工作,更多时间是投身到脱贫攻坚和村里的发展中。”袁启莲说。
今年3月,黄舣镇换届选出了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一批懂三农、有经验、有干劲的能人当选为村干部。
有文化有能力的人走上前台
今年罗湾村村委换届选举时,一个大学毕业才5年的“黄毛丫头”回乡当选为村文书,她就是2012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的王丹丹。在今年黄舣镇7个村 (社区)的村委换届选举中,就有10名像王丹丹这样的大学生当选为村干部。
“农村要发展,就要选出年纪轻、文化素质高的干部。”镇党委书记叶小彬介绍,换届一开始,镇上就动员和鼓励回乡大学生参选,同时又着重对群众宣传年轻有为的人选进村级班子的重要意义,以及大学生的年龄、知识、思想等优势。
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黄安林告诉笔者,回乡大学生参选村委干部程序严格,真正体现了群众意愿,“年轻村干部的当选,优化了村委干部的年龄结构,平均年龄较上届年轻了6岁,将极大提升村干部的活力。”
厚此但不薄彼。除了对年轻有文化的大学生伸出 “橄榄枝”外,该镇对有工作经验、懂种养技术、善于做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且还未到退休年龄的上届村委干部,也一视同仁。瓦窑滩村上届村主任、51岁的刘昌明,虽然年龄上不占优势,但他却是全镇首屈一指的荔枝、桂圆种植“土专家”,在他的带领下,瓦窑滩村已成为了黄舣镇响当当的桂圆、荔枝产业大村。今年的换届选举会上,他以高票当选。
村干部挑起脱贫致富大梁
这些天,看着高换后吐翠的荔枝,瓦窑滩村贫困户李美海脸上绽放出了开心的笑容,“再过两三年,这些高换的荔枝就要开花结果了,那时我首先要请村主任刘昌明先品尝。”
李美海因父母患病长期需要人照料,不能外出打工,一家人的生活过得拮据。而他家种植多年的10余亩荔枝始终未挂果,今年3月,刘昌明帮助李美海对原有荔枝进行高换。现在,这些高换成“带绿”等品种的优质荔枝已抽枝发芽,两三年后就将变成“摇钱树”。
“脱贫步伐快不快,集体经济强不强,关键看村班子强不强。我们新一届村委班子选出后没有庆功宴,只有挺直腰杆挑起百姓脱贫致富的重担。”刘昌明今年再次当选为村主任后,对群众郑重承诺。
王丹丹回乡前曾从事过电商工作。而她所在的罗湾村的主导产业就是桂圆、荔枝,但因为销售模式陈旧,多年来难以走出“丰产不增收”的怪圈。“桂圆、荔枝是村里的主要脱贫产业之一,我将凭借之前的电商工作经验,尽力帮助村民增收。”王丹丹说。
如今,新一届村委班子已迅速进入角色,找到了各村脱贫致富、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在全镇形成了 “干部个个肩上有担子,人人有责任”的工作格局,主动挑起了脱贫致富增收的大梁。
新闻推荐
泸州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公告 泸市国土资告[2017]14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国土资源部《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规定》、《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等有关规定,经泸州...
泸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泸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