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小区内的核心价值观宣传牌。本报记者 刘林 摄
■姚艾青 本报记者 刘林
近年来,龙马潭区积极推进小区文明创建,在小区环境卫生整治、文明创建氛围营造、居民素质提升及良好习惯的养成等方面做文章,让各小区硬件设施全面改善,环境更加整洁美观,居民素质逐步提高,谦和礼让、和谐相处、互助互帮等文明新风成为小区新常态,居民生活幸福指数日益提升。
居住环境变美了
走进莲花池街道龙祥社区安置二小区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治一新的便民交易点。小区路面铺上了沥青,既排水又防滑,路两旁是规范划线的摊位,方便了菜农,规范了交易。各商家门前摆放有序,各式各样的老旧雨棚已“缩身”变成了统一的乳白色塑胶雨棚,新划出的700余个小轿车、摩托车停车位,随处可见的分类垃圾桶……基础设施的完善,解决了该交易点“脏、乱、差”等问题。
“生活在这个小区我很满意。出门就可以买菜,锻炼有广场,环境在变美,安全有保障。”一大早买菜上楼的居民雷俊英一脸的幸福感。
文明创建,小区建设是重点,也是难点。龙马潭区立足小区环境打造,修复小区绿化、规范划线停车、分类垃圾投放、畅通消防通道、拆除违搭乱建、整治黑臭水体、增加文体设施,同时还进一步增强人防物防技防,实现小区监控全覆盖,让小区居民住得安全舒心。
此外,小区也是“牛皮癣”重灾区。龙马潭区采用分类治理、堵疏结合的办法,加大对“牛皮癣”打击力度,组织力量对小区“牛皮癣”进行清除和粉刷,通过设置便民信息张贴栏和开发“龙马小管家”微信小程序,让各类便民信息规范张贴、规范发布。同时,龙马潭区还创新推出“牛皮癣”有奖举报制度,彻底消除“牛皮癣”。多措并举之下,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截至目前,龙马潭区已投入资金700万元,完成了全区105个小区环境整治。
文明氛围变浓了
“谁能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这个围裙就属于他了。”7月18日,龙祥社区“庆七·一”活动在碧水锦绣城小区举行,社区书记张选民正在主持一场“文明知识知多少”抢答赛。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居民小组长杨阿姨很轻松地将第一份奖品收入囊中。在整个抢答赛中,居民们的答题热情和回答正确率都很高,不一会儿,数十个印有文明宣传标语的围裙就成为了居民的“战利品”。
“文明要落地开花,居民对文明的理解和践行是关键。”为此,龙马潭区多措并举营造文明创建的氛围,多渠道提升居民的“文明知晓率”。
在每个小区最醒目的地方设置各式文明宣传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民公约、居民公约、法治建设等相关知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张贴其中,让文明知识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组织包保部门、街道、社区志愿者开展入户宣传,不落下一个小区、一个楼栋、一户人家,让文明知识落地落实;将文明知识印在环保袋、抽纸、扇子、背心等物品上发放,采用“趣味活动”“有奖问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居民主动学习文明知识;结合实际开展“六个一”、邻居节、端午节、重阳节、坝坝宴等活动,增进邻里之间的感情,让文明知识入脑入心;在草坪上、花园里、墙壁上设置温馨提示语,让居民在不知不觉中提升文明素养,养成做文明人的好习惯。
生活习惯变好了
在莲花池街道宏达社区,74岁的退休职工张淑英每天都做着相同的事:管理小区绿化、宣传栏、健身器材、休息椅,保证这些公共设施干净卫生。
在红星街道天立社区利君花园,87岁的郑万英、84岁的严昆一和75岁的黄远蓉三位老人也每天做着相同的事:在小区里散步“巡逻”,劝导各种不文明行为。
“鸡叫声没得了,僵尸车被拖走了,垃圾分类倒了,种菜的公共绿地现在种上了花草,那些贴‘牛皮癣\’的也不敢来了。”说起创文给小区带来的好处,郑万英婆婆很是高兴。
良好习惯的养成,也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引导和帮扶。
龙马潭区在各小区设置垃圾分类桶、引导居民合理利用资源、不随意乱倒乱贴;开展‘牛皮癣\’专项整治行动,建立长效治理机制,设置有奖举报电话,根除城市顽疾;将各区级部门进行网格化划分,下沉到各小区开展包保工作,及时引导和整治各类私拉乱建、随意晾晒、私占公共绿地、养鸡养狗扰民等不文明行为;通过开展各类“龙马好人”“道德模范”等评比活动,让榜样成为示范,让更多人懂得“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一种邻里互助、相互关爱、和谐相处、共建文明的良好风尚正在各小区形成。
新闻推荐
2017年上半年泸州市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增速居全省第1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4.9亿元,增长18.9%,增速居全省第1位。第三产业增加值237.6亿元,增速11.5%,增速全省第1...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