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理
这周有个事儿,一个10岁的男孩,在母亲的陪伴下到医院就诊,因怕打针负气出逃离开医院,父母遍寻不获只能报警求助。50多分钟后,在民警的帮助下,孩子终于被找到。
我们试着来理解一下孩子的心理,原本身体就不舒服,一方面害怕医院、害怕打针和疼痛,内心已感到恐惧,另一方面与父母之间就此事无法沟通或达成意见,又感到无助……怎么办?只有跑,可现实是,他并不知道该躲到哪里去,躲多久,也不知道突然“玩消失”会让父母多么害怕和担心。
这样的事件看似偶然,但其实非常多见。反思事件发生的原因,家长对孩子的监管、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是关键。家长作为监护人,无论孩子在不在身边,都应该知晓孩子的动向,关心孩子所在的位置,孩子活动之处是不是属于安全范围等。
很多时候,家长可能因忙别的事情、工作而忽略对孩子的照看,所以更应该养成一种习惯,将监管孩子自然而然形成一种固有的习惯,时刻谨记这是作为家长应承担的一种责任。具体做法,比如随时询问并了解孩子即将和可能要去的地方,平时注意观察孩子的生活习惯,比如经常爱去哪里玩,家里喜欢躲藏在哪里等等,其实并不是事无巨细都要掌握的清清楚楚,但一定要有所了解,有所知晓,以便在孩子突然离开时,能及时帮助自己判断孩子去了哪里,可能去哪里。
还需要注意的是,监管并不等于严厉限制孩子的自由,在安全范围内,有行为能力的孩子是需要有一个可以放松的活动空间的,这不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到医院这样的公共场所,就要提前告知孩子,不要离开父母的视线范围,但并不是一进医院大门就死拽着孩子不放,甚至拖进医院打针室,这样可能适得其反,增加孩子内心的恐惧感。
用泸州话说:给孩子“办交接”,其实就是一种良性的沟通方式,家长在与孩子沟通前,可以试着站在娃的角度想想,对于这件事儿,娃娃可能会因为什么原因不愿意、不配合,甚至生气。那么在此之前,就要根据孩子个体的性格和特点,注意沟通和引导,让孩子把害怕的事情当做玩游戏,或者用柔和的语言告知孩子其中利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孩子明白如何正确的处理困难和面对问题。
总之,家长对孩子的良性监管和沟通,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对待孩子要多一些理解和善意的言语,平时更不要用吼或者“不听话就打针”等吓唬孩子,其实,孩子天性单纯,少一些责怪,给予理解和耐心教育是家长应该去做的事情。
新闻推荐
全新荣威360 PLUS 上市 加配不加价,颜值配置大幅提升
1月20日,“高品质特省油家轿”全新荣威360PLUS将在上汽荣威泸州贵淇4S店正式上市。新车推出20T和1.5L两个排量共6款车型,官方指导价7.79万元-12.99万元。新车在颜值升级的同时,配置大幅提升,全系配备...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