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瑞莉) 记者从1月31日召开的泸州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管理培训暨推动会上获悉,泸州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已全面启动。此次普查重在摸清全市各类污染源基本情况,了解污染源数量、结构和分布状况,掌握全市、区域、流域行业污染物产生、排放和处理情况,建立健全重点污染源档案、污染源信息数据库,为加强污染源监管、改善环境质量、防控环境风险、服务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提供依据。
此次普查标准时点为2017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17年度资料;普查范围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移动源及其他产生、排放污染物设施。同时,此次普查将充分利用相关部门现有统计、监测和各专项调查成果,借助购买第三方服务和信息化手段,提高普查效率。
目前,市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郭庆为组长,15个市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泸州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结合泸州市实际,编制了《泸州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2018年全面铺开泸州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年内完成包括普查培训、清查建库、入户调查、质量管理等工作,2019年完成成果总结和发布。
据悉,《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规定,每10年开展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2007年开展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环境质量恶化的根源在于污染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是国务院决定开展的一项重大国情调查,目的是围绕改善环境质量这个核心,摸清不同行业、领域污染源总体分布和排放基本情况及动态变化信息,科学系统判断环境保护形势,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制定等提供重要支撑。此次普查工作对泸州市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梅影)1月29日,市博物馆举办2018年第一期“春芽”志愿者培训,来自全市各中小学校的近50名学生参加培训。春节期间,他们将承担市博物馆一楼展厅的部分引导、讲解工作。此次培训以讲解词的撰...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