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好了,碰到打不开的心结,只需向驻村‘法律顾问\’咨询,一切都迎刃而解。”1月28日,泸州市纳溪区打古镇龙古村村民李世德与周边5户村民为了“巴掌大”块地闹得不可开交,经驻村“法律顾问”李晓林上门调解后,李世德与村民的关系得到缓解,握手言和。尤其令村民满意的是,“法律顾问”李晓林让他们不出村就享受到了专业的法律服务,不再舟车劳顿去城里找律师咨询。
而这一变化,缘于打古镇自2017年以来推行的“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通过整合法律服务力量,实现群众足不出村即可享受优质法律服务,形成矛盾纠纷化解新机制,提高了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用法能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为进一步深化基层治理工作,去年以来,打古镇在村村建立“一村(社区)一辅警”的基础上,又让司法所干部、法律服务所的法律工作者们与村(居)委会签约,担任驻村(社区)法律顾问。他们免费为村里签订合同、制定村规民约、重大经济和民生问题决策等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帮助群众化解纠纷,引导群众依法诉讼,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对一些案情简单、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案件就地解决,不但老百姓们省时省力,还用实例向老百姓传递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
打古镇龙古村党支部书记胡大海告诉笔者,现在农村基本上都有调解室,但调解员的法律知识有限。现在村里有了签约法律顾问,他们和调解员一起调解群众纠纷,讲情、讲理又讲法,群众服气。而且,有了法律顾问后,对依法治村也起到了促进作用。比如,村里出台一项涉及村民利益的管理办法,先请法律顾问把把关,看看合不合法;对外签订经济合同,也先向法律顾问请教,可以更好地维护村集体和群众利益。
龙古村村民赵传勇对此也深有体会。2017年6月,赵传勇家老宅因有人租用这块地,拆掉了老宅改建做其他项目,后来对方反悔,想把改建的钱讨回来,赵传勇不肯,结果被告上法院。“我们哪里知道怎么打官司,幸亏驻村法律顾问帮忙写了应诉状,教我们怎么做,我们才安下心。有驻村法律顾问作后盾,现在我们遇到涉法涉诉的纠纷,心里也踏实多了。”赵传勇不无感叹地说。
村民张世才等村民将承包地租用给来村里发展茶产业的某业主,签订的合同中对租金等双方权利义务约定明确。但由于多种原因,该业主去年无法按照合同约定支付租金,致使部分村民认为继续履行合同不划算,要求收回土地。该村法律顾问得知此事后,主动介入,了解村民要求,提供法律帮助。之后,又同该业主沟通,阐明相关法律规定,最后业主通过多方筹款付清了地租金,避免了一起群访事件的发生。
据悉,打古镇试行村(社区)法律顾问一年来,法律顾问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法律知识,较好地担当起“法律知识宣传员”“法律事务咨询员”“矛盾调解员”“法律援助代理员”的角色,较好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了最基层,推动了村委会依法治村,探索出了一条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径。
(李明星 本报通讯员 周超文)
新闻推荐
亲子趣味运动会现场◎刘春霞摄影报道日前,泸州市龙马潭区红星街道天立社区与泸州“孩子王”在城北广场联合举办了亲子趣味运动会。活动当天共设置了“挂腿小跑”“坚强的后背”“心灵感应”3个游...
泸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泸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