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草工业遗址。
本组图片由川江都市报记者 李佑天羽 摄
←参观者络绎不绝。→
本报讯(记者 李瑞莉)2月19日,经过20多天的紧张维修和临时布展,位于江阳区茜草工业遗址内的“1965茜草工业记忆”临展博物馆试运行,闻讯前往的参观者络绎不绝。
记录泸州工业发展历史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开始的“三线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次较大规模的西部开发 ,一批又一批技术过硬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响应国家号召,告别了条件优越的大城市来到了泸州。他们住“干打垒”、睡“大通铺”,饿了啃窝窝头、渴了喝长江水,克服重重困难,硬是凭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在祖国西南边陲的泸州长江之滨,开始了“三线建设”。泸州的“三线建设”单位有:泸州化工厂、川南机械厂、长江起重机厂、长江挖掘机厂、长江液压件厂、火炬化工厂等,而长江起重机厂、长江挖掘机厂、长江液压件厂是“重头戏”,简称三长厂。五十多年过去了,“三线建设”已逐渐淡出历史,馆区展出的一件件实物是“三线建设”者们留给泸州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泸州工业文明的历史见证。
据泸州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赵元柱介绍,泸州市文旅集团从2018年1月27日开始,对原长起厂留下的部分厂房进行了简单整理和维修,并广泛征集资料和实物。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0多天加班加点的工作,“1965茜草工业记忆”正式开馆试运行。这次临展,主要体现原汁原味,展示的是原有的厂房、原有的机器设备、原有的老照片和资料;展现过去工人们工作、生活的环境;体现当年“三线建设”者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困难、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
据悉,下一步,泸州市文旅集团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建设,把茜草工业遗址建成集后工业旅游、文化创意、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大型文创旅游综合体,都市“后工业主题”文化休闲消费目的地。工作思路是:以“泸州市是一座光荣的城”为主题,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第一期,建设“1+N”记忆博物馆群(1指中国泸州‘三线建设\’工业遗址博物馆,N指泸州革命历史记忆博物馆、泸州创文创卫记忆博物馆、泸州名人记忆博物馆等);第二期:建设“1965·茜草新天地”,主要是将原有的厂房、仓库、医院等进行改造升级,建设配套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如水、电、气、道路的建设改造,建设主题酒店、艺术创意中心、特色风情街建设等。第三期:主要周边功能配套和环境打造。
展示“三线建设”精神
走进“1965茜草工业记忆”主题临展博物馆,跟着讲解员一路走下去,就仿佛开启了一趟时光之旅,重新回到了泸州“三线”建设的那个火热年代。在志愿者、长起公司退休工程师唐建国的解说下,馆区内各个年代的车床、铣床、钻床都鲜活起来,讲述着泸州机械工业的发展史,令参观者们十分感慨。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郭霞刘昱麟摄影报道近日,纳溪区工商局结合“红盾春雷行动2018”,开展了儿童玩具集中整治。执法人员逐户检查辖区儿童玩具经营者的经营资质是否齐全,是否有无照经营和超范围经营现象,严格把好准入关...
泸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泸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