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墨) 近日,市疾控中心紧急发布预警,提醒市民在野外不要采食野果,谨防误食马桑果中毒。去年5月至6月,泸州市报告马桑果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有23例。
时下正值马桑果成熟季节,这种紫黑色的野果因为外形酷似桑葚,极易被儿童或者野外游玩的市民误当成桑葚采摘食用而造成中毒。马桑果又名毒空木、水马桑、鸭食木、鸡瘟柴等,为桑科植物,豌豆大小,圆形多肉,未成熟时呈绿色,每年5至6月成熟,初呈鲜红色,后渐变为紫黑色,味甜略涩,有剧毒。
据介绍,马桑果主要成分为马桑毒素、羟基马桑毒素、氢化马桑毒素等,可刺激大脑皮层引起兴奋、痉挛、呕吐等中毒症状,频繁的强直抽搐,可导致脑水肿、呼吸衰竭等。市民误食马桑果30分钟至3小时后,会出现恶心、呕吐、胸闷、头痛等中毒症状,食用较多者,严重的可能导致呼吸停止或心搏骤停。一旦发生马桑果中毒,必须立即催吐,并及时拿小苏打(碳酸氢钠)10克溶于500克温开水中灌胃,如没有小苏打,可饮用1%的温盐水,也可用蛋清灌胃,同时立即拨打120,将中毒人员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新闻推荐
5月30日下午,泸州十五中邀请到江阳区教研培训中心英语教研员李青梅老师为该校八年级5班的学生上了一堂趣味英语示范课,学校...
泸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泸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