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明 罗尧 本报记者 朱虹
前几天,纳溪区民政局社会救助股负责人李解红一上班就看见桌上放着一封信。看见信封上的收信人是自己,她利落地拆开了信封,取出信纸读了起来。
“李主任,如果没有您的真情帮助,我们家很难走出困境……”这是一封感谢信,仅有500来字,虽然字迹歪歪斜斜,还有个别错别字,但李解红却看得很认真。
写感谢信的,是李解红前不久帮助的一个叫周梅(化名)的人。
周梅是纳溪区丰乐镇罗东村村民,一家4口人,父亲早年患腰椎结核,做了两次手术均未成功且丧失了劳动能力,母亲在外打临工挣钱补贴家用,勉强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今年5月,周父病情加重,周梅陪着父亲到西安某医院检查确诊为耐多药肺结核,需要长期吃药治疗。屋漏偏逢连夜雨。6月底,周母突发腹部剧烈疼痛,经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三期,医生要求立即住院手术治疗。面对父母生病产生的巨额医疗费用,周梅心急如焚却又一筹莫展。
7月初,周梅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到纳溪区民政局,找到社会救助股负责人李解红,看能不能在政策上得到一些照顾。那是她和李解红的初次见面。
“请喝水,有问题请慢慢说,只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我都会尽全力帮助你……”在纳溪区民政局社会救助股办公室里,李解红一边宽慰周梅,一边认真了解周梅家的困难情况。“我马上给你们镇的镇村干部联系,请他们到你家里核实家庭状况,如果符合申请低保条件,他们会指导你递交低保申请,逐级申报审批。”了解到周梅家的情况后,李解红立即查阅通讯录并给丰乐镇罗东村党支部书记吴永强联系。
“普通的结核病可以免费拿药,耐多药肺结核可以申请大病救助……”李解红温馨的话语和耐心的解释,让周梅感觉快被生活和绝望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终于可以“缓上一口气”,也看到了一线希望。
接到纳溪区民政局的电话后,吴永强立即和村组干部到周梅家里了解困难原因、核实家庭经济状况,确定周家符合低保申请范围后就指导周梅代替父母亲递交了申请书。通过个人申请、镇村干部入户调查、村级民主评议、张榜公示无异议、镇级核查审议、区级审批等相关程序后,8月,周梅的父母顺利申请到了低保,享受到了低保对象医疗救助政策,减轻了医疗费用压力。
谈起写感谢信一事,周梅说,主要是想感谢李解红帮助了素不相识的她,让她们一家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比起电话和微信,写信这样的方式更能表达我的感谢。”
李解红看了信后,给周梅打了一个电话关心她家近况。听见电话那头说了一句“谢谢”,她说:“我只是做了‘分内事’。”
李解红表示,在纳溪区民政系统,像她这样为民办实事的干部职工比比皆是。在今后的工作中,她要继续坚守初心、爱岗敬业,把困难群体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办,当好困难群体的“贴心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曾念)昨(25)日,泸州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服务周启动仪式在江阳区万象汇广场举行。此次活动以“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
泸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泸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