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钟桃)近日,纳溪区大渡口镇凤凰湖村的蒋英怀喜笑颜开,原来他家种植的近1亩金针花含苞待放,待金针花采摘后,拿到集市能卖个好价钱。
金针花又名黄花菜,是当地人喜爱的一种夏季食材,一次栽种,便能每年收获,花期有3个月,晒干烘干后拿来煲汤很美味。
蒋英怀已满60岁,儿女均已成家立业,但闲不住的他除了种植金针花外,还和老伴儿利用自家田坎、鱼塘边闲置的土地种植苦竹,出售苦竹笋又是一笔收入;竹林里再养殖番鸭(又称“箭鸭”)。
“鸭子喂的是谷子和叶叶菜,拿到市场可卖15元/斤,最高卖过17元/斤,比一般鸭子要贵点。”蒋大叔细数着这些年的种植养殖收获,“我们夫妻俩年纪大了,也不能干太重的活,就在房前屋后搞种植养殖,一年的盐巴钱和水电费都足够了,还能存点小钱,可以给娃儿减轻点负担。”
田间黄花连片,墙下笋成出林,屋后鸡鸭成群。在以旅游业为主的凤凰湖村,年轻力壮的村民搞起了规模农家乐、开起了饭店和民宿、承包了鱼塘或其他项目“挣大钱”;年老的村民则在当地政府的鼓励下,凭借勤劳的双手,盘活闲置零散的土地,像蒋大叔一样靠售卖金针花、家禽蛋肉、苦竹笋和塘鱼,一年能挣2万多元“零钱”。有一些年轻人白天在城里、在写字楼、在工地工作,周末回村同父母一起劳作,发展种植养殖业挣点“零钱”,让生活多了一些增收致富的渠道,过上了“多薪”好日子。
新闻推荐
□王刚本报记者刘校宏摄影报道6月11日上午,泸州市长江小学校进行了“双盲”演练暨消防应急疏散演练活动。演练前,学校认真...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