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江都市报记者 杨理
距泸州长江大桥封桥至今已有半月,市民已逐渐习惯公交出行、错峰上下班、单双号出行等交通方式。7月16日,记者从交警部门获悉,半个月来,国窖大桥最高日流量达10万辆,比此前高出近3万辆,但全市城区交通和过江沿线交通仍保持了有序畅通,希望市民注意提前优选出行方式,共同为城区的畅通出力。
公式绕行、拼车、摆渡车都很便捷
家住碧桂园生态城的张女士说,长江大桥封桥后,自家私家车可以通行国窖大桥时,她就驾车出行;限号时,她和丈夫都选择乘坐275路公交车和2号线摆渡车出行。“单位实行错峰上班,自驾的话10多分钟就可过桥抵达单位,乘公交车20分钟就可抵达,时间比较充裕。”张女士表示。
“原来以为封桥后上班会很麻烦,但现在感觉绕行也方便。”市民阮先生介绍,自己家住在碧桂园生态城,限号日他就和朋友相约驾车从泰安经关口从沱江二桥绕行后上班,在早高峰中,从泰安大桥到临港大道一线道路宽,车也不多,车辆行驶很顺畅,约40分钟就能抵达江阳区上班地点。但在晚高峰回家途中,龙马大道至关口一段行车相对缓慢。
市民游女士告诉记者,她感觉国窖大桥限号后,桥面通行速度比以前更快,和同事约着换车出行非常方便。
公式过江日均客流达19万人次
记者从市公交公司获悉,长江大桥封闭维修的半个月中,泸州公交推出“常规公交+摆渡专线+定制公交”三大出行模式,16条公交线路改道,里程增加客流上升。25条过江常规公交线路日服务乘客17.4万人次;新增6条摆渡专线日服务乘客1.2万人次;33台定制公交日服务乘客0.4万人次。
据公交公司统计,截至7月15日,过江公交日均客流达19万人次,日均增加客流3万人次。过江公交车平均时速由每小时17.2公里提升到22公里,市民乘坐公交过江平均出行单趟省时5-10分钟。
据158路公交驾驶员柳杰介绍:“158路改走国窖大桥过江,单趟里程增加2.4公里,由于交通畅通,单趟运行时间反而减少了2分钟。”
“车辆限号过江,我现在每天坐摆渡5号线进城,交通一路畅通,公交中途只停几个站点,比开车还快几分钟到单位。”家住纳溪区的邱先生过去一直开车进城上班,现在每天把车停在停车场,然后选择坐公交过江进城,感觉一样方便。长期乘坐公交K167路的卢先生说,“没想到长江大桥封桥后,坐公交走专用道如此顺畅,比我预想的要快得多,出行时间几乎没变化。”
公式公共停车场车辆停放量明显增加
记者在天远广场、龙驰路、宝龙广场、陶然路等几个公共停车场了解到,两周来,这些停车场车辆停放量明显增加,其中,有市民是把车停在停车场后再乘坐摆渡公交。另外,在江南路至国窖大桥、水井沟等17个重要站点上,有公交志愿者在现场维护秩序,及时反馈客流情况,以便于科学调度车辆。在5个摆渡专线起始点设置乘客候车点,每个候车点均设置遮阳棚等防晒设施,配备苦丁茶、十滴水、矿泉水、防暑降温药品、板凳、充电宝、导乘手册等物品。每个摆渡点安排6名志愿者和1名医护人员,负责导乘服务、宣传解释和医疗服务。
泸州公交实施“常规公交+摆渡专线+定制公交”运输模式,有效满足了市民过江出行需要。由于不少私家车主改乘公交出行,过江客流增长明显,对缓解城区交通拥堵发挥了积极作用。
公式全市城区交通保持有序畅通
记者从泸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获悉,半个月来,全市公安交警全力以赴,有序指挥,在城区主要路口、国窖大桥沿线路段设置150块宣传引导牌、284块交通标识,施划17650平方米交通标线,增设5300米护栏、71套监控设施,进一步保障交通顺畅。
在单双号限行、微循环调整、公交优先、摆渡公交、高速分流、错峰上下班等政策措施保障下,长江大桥封闭至今,国窖大桥最高日流量达10万辆,比此前高出近3万辆,但全市城区交通和过江沿线交通仍保持了有序畅通。
据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秩序科公交警务中队长苗菲介绍,刚开始几天有社会车辆占用公交专用道现象,他们依法进行了处理,现在很少能看到占用公交专用道现象。“在部分叉口或出入口的过渡路段,不少私家车也能主动礼让公交车,公交专用道已实现专用道专用和公交车快速通行。”
长江大桥封桥期间,交警部门在江南路、国窖大桥及沿线新增了6.8公里公交专用道,全市形成了105公里公交专用道网络体系,全力保障公交优先通行,引导更多市民选择公交出行,最大限度减少私家车出行。
新闻推荐
汛期来临泸州地灾频发,专家提醒:灾害来临快撤离 切勿抱侥幸心理
◎川江都市报记者曾刚本报讯汛期来临,泸州强降雨天气时有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但是,由于部分群众避险意识...
泸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泸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