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泸州 今日泸县 今日合江 今日叙永 今日古蔺
地方网 > 四川 > 泸州市 > 今日泸州 > 正文

破解要素瓶颈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2020-09-03 06:15   https://www.yybnet.net/

特兴街道﹃桐心院子﹄鸟瞰。

桐兴桂圆采摘节上,市民参加旗袍秀摄影大赛。

桂圆树下,村民将桂圆直接装箱发往全国各地。

□陈涛 罗敏/文 杨尚威/图

8月29日一大早,泸州市龙马潭区特兴街道桐兴村,长江畔绵延近10里的百年桂圆林里已是热闹非常,龙马潭区农民丰收节暨桐兴桂圆采摘节在这里举行。四方来客品百年桂圆,赏沿江美景,与当地群众共庆丰收。

桂圆树下,果农们将刚刚摘下的桂圆码放整齐供游客挑选购买。“以前都是背着桂圆去农贸市场卖,如今有采摘节活动,还有休闲农庄桐心院子的带动,游人多了,摘下来就能卖,省事多了!”村民张超富边说边帮顾客装箱快递。

特兴街道地处城郊,距城区11公里,是泸州进出重庆的东大门,借有利地势,打通城乡要素对接是其振兴乡村的关键。近年来,特兴街道瞄准方向,聚合、打通发展要素,着力精深发展、错位发展,在龙马潭区获评2019年度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区的当下,提高认识推动转型发展,加快释放农商旅融合效应。

唤醒“沉睡资产” 激活乡村发展要素

作为全国晚熟桂圆生产基地,桐兴村栽种有6000亩桂圆树,其中百年老桂圆树约占1/3,但产业单一、收益后劲不足一度困扰其发展。

如何让桐兴村依托现代农业走出一条长效致富路?立足当地特色,一个名为“不舍·桐心院子”的共享农庄项目应运而生。在不改变农民所有权的前提下,农户采取以房屋和宅基地及院坝入股的方式,获得入股红利。

“以前房屋破旧不说,每年靠务农种地收入不到五千元,很多人都外出打工谋生。如今不少人又回来了。”村民韩兴容就是其中之一,在共享农庄上班的她,工资收入加上流转土地的租金,一年就有5万多元的收益。

类似的情形还发生在走马村。该村充分整合全村自然资源、社会资金、人力资本,盘活资源要素,为新村建设夯实了坚实基础。

走进走马村,走马工业园、走马采摘园、中颐农游园和兴花路放园等各功能园区方兴未艾,各家各户推窗见绿、信步闻香,俨然形成了一个产村融合体。

“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闲散的农耕地。”该村副主任王燕介绍,2017年,村上成立了“走马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对村集体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清理出集体经营性资产1910万元,折股量化为5730股,其中集体股789 股、社员股 4845 股、扶贫股 96股。“全村以集体公司为平台,真正实现了集体资产‘按份共有’。”

为壮大集体经济,村“两委”想方设法多途径创收。其中,既有盘活村闲置资源的收益、招商引资政策变现奖励,也有流转土地的溢价创收、参股企业获得的分红。

2019年,走马村集体经济年度收入达 328 万元,其中 40%用于分红,30%用于人居环境治理,30%用于再发展。有了集体经济做支撑,全村道路、大棚、水电管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农村居民的“半小时生产圈,十五分钟生活圈”基本成形。

新村的不断发展为村民就近就地就业提供了平台,让农户离地不减收。园区带动周边1265名村民就业创收,2019 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达27860元。

探索有效途径 拓宽农业发展空间

振兴乡村既要“立足农业谋发展”,更要“跳出农村抓产业”。

在特兴中颐康养农业园有机蔬菜大棚内,营养土种植的一垄垄小番茄长势茂盛,平面管道水培、立体无土栽培的芹菜、生菜绿意勃勃。园区总技师杨续祥向笔者介绍,园区以会员制定向供应有机果蔬为主,提供泸州城区配送上门服务,目前已发展会员4000余人。

高效生态农业不仅受到市场欢迎,还借此发展起了科技型现代观光游。尤其在疫情之后,近郊乡村游火热,4月份园内玫瑰盛放时,每天有上千人前来赏景拍照。

而在慈竹村,占地230亩的祥盛蓝莓基地,奥尼尔、绿宝石、夏普蓝等8个优质品种的蓝莓树铺满山坡,圆润饱满的果子缀满枝头。

该基地负责人吴自伟介绍,基地从2014年建设以来集中开展了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田成块、路成网、渠相连”的基础设施,为蓝莓的标准化、规模化种植打下基础。

走进蓝莓地,吴自伟随手摘下一捧蓝莓:“这个蓝莓果味特别浓,花青素含量高,有不少老客户早早就开始了预订。今年产量超2.5万斤,收益达60余万元,全靠预订和基地现采。”

此外,基地内正在建钢架大棚展示厅、旅游观光长廊,吴自伟说等配套设施建好后,有信心在现有基础上把收益扩大一倍。

科技兴农、绿色兴农,特兴街道正是依托大力发展现代种养业、乡村现代服务业,让农业发展找到新空间。走马村、慈竹村也因此被命名为2019年度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

创新经营模式 旅游反哺农业农民

“想不到我们这平平无奇的小村也能吃上‘旅游饭’!”今年“五一”假期过后,特兴街道魏园村村民李福珍的生活发生了彻底变化,为接待蜂拥而来的游客,每天忙于准备餐食。

这令人欣喜的“改变”,还源于村内一现代旅游综合体——“泸州天香花谷·四季花海”的全面营业。这个集花卉观光、休闲娱乐、户外拓展摄影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庄园,开放后一跃成为泸州市民的网红打卡地。“遇上节假日,家门口院坝大的,光停车费一天就要收一两千元!”说起这李福珍羡慕不已。

以旅促增收、以旅强农业,这样的反哺、互促让村民成了最大受益者。“乡村旅游对当地的带动是立体而长期的。”“四季花海”项目负责人鲁修军说,项目开发阶段增加就业,项目运营阶段盘活产业,让村民就近实现价值。此外,旅游的反哺作用还体现在打通了农产品供应链条。

“以往农户家的土特产找不到销路,如今城里人找着来收土鸡、土鸡蛋,还常常‘一蛋难求’。”正是看到这样的发展机遇,鲁修军介绍,“四季花海”正规划建造5000亩的花木交易市场,发动周边民众一起种花,经营鲜切花、盆花及食用花卉,让到园区赏花的游客不仅有花可观,还可带走,拉动绿植鲜花销售。“一旦市场形成,魏园村有望成为川南最大的‘花木之乡’。”鲁修军说。

通过激发“三农”无限活力,特兴街道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14867元。特兴街道党工委书记郭溱称,接下来,特兴将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外在活力,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筑牢“产业兴旺”基础,打造“生态宜居”环境,构建“乡风文明”体系,健全“治理有效”机制,实现“生活富裕”,争创省级乡村振兴先进乡镇。

后记

乡村振兴的过程,就是城乡要素对接互动的过程,这既需要内部配套机制协调,也需要外部渠道贯通。

特兴街道从内部配套机制上,盘活存量土地、做好土地文章、灵活入股创收,让资源要素加快集聚。同时,从外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将本地的农产品资源汇聚到旅游消费的场景中来,借旅游打通农产品供应链条、提升农产品供应水平和质量。

以桐兴村百年桂圆林为例,以往桂圆成熟短暂的热闹过后是长久的无人问津,为延长“人气”,桐兴村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上下功夫。

而产业的兴旺带来的“资金回流”,也必将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特兴街道正是遵循这样的发展逻辑,推动全域形成极富生命力的经济有机体,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新闻推荐

股民应静下心来寻找价值慢牛

(紧接1版)如药明康德,虽然市盈率达76倍,但中报业绩同比增长62%,环比增366%。更有一些目前估值偏低的公司,如华大基因PE为18倍,华...

泸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泸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文明的呐喊2020-08-29 03:08
猜你喜欢:
评论:(破解要素瓶颈)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